骑开头的成语
骑虎难下
骑马找马
骑字开头成语有哪些
骑曹2113不记马发音qí cáo bù5261 jì mǎ释义指4102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1653。出处《专晋书·王徽之传》载:“属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 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示例无
骑开头的成语接龙
骑马找马 马到成功bai →du 功败垂成 →zhi 成千上万 →dao 万众一心 → 心口如一 → 一步登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回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壤之别 → 别有洞天→答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壤之别 → 别无长物 → 物极必反 → 反败为胜 →胜友如云 → 云消雾散 → 散马休牛 → 牛毛细雨
势字开头的成语
势字开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33335头的成语:势不两立、 势不可当、 势如劈竹、 势如破竹、 势均力敌等等。
1、势不两立
意思:是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释义:秦国最引以为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楚、秦两国势不两立。
2、势均力敌
意思:是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释义:双方势力相当,最终会互相吞食掉对方。
3、势在必行
意思:是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出处:茅盾《子夜》:“光景是办不到的,却是保证全加倍一说,势在必行。”
释义:光景是办不到的,但保证全加倍这个说法,不能躲开或回避。
4、势孤力薄
意思:指势力孤单,力量薄弱;指人少马微,不足以抗拒困境。
出处:曲波《林海雪原》第三十三章:“此刻他们的心忘掉了世界上的一切,也根本不存在势孤力薄的顾虑。 ”
释义:此刻他们的心忘掉了世界上的一切,也根本不存在势力孤单,力量薄弱的顾虑。
5、势成骑虎
意思:是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那苏凤吉在前面见了郭兵如此势大,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释义:那苏凤吉在前面看到了郭兵这样气势大,内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形势如成人骑虎,只得勉强去厮杀。
成语骑虎开头有什么
骑虎难下2113[qí hǔ nán xià]解释5261:骑在老4102虎背上不能下1653来。比喻做一件事回情进行下去有答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出自:《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示例: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 ◎茅盾《子夜》十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