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什么皆什么的成语
尽人皆知
解释2113:尽:全部,所有。5261人人都知道4102。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1653;同“家喻户晓”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 :“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释义:男女老少,口头俗语,这是人人知道的。
扩展资料:
近义词妇孺皆知、人所共知、众所周知、家喻户晓
反义词不见经传、闭目塞听、默默无闻、人不知,鬼不觉
1、众所周知
解释:大家普遍知道的。
出自:作者不详《玉娇梨》第二十回:“城中宣杂难住,莫苦就在众所周知石村卜一居,与白公为邻。”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2、不闻经传
解释: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出自:现代 郭沫若《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签名的人很多,据说多不闻经传。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人或事物没有名气,不大为人所知
带皆的成语有哪些
比比皆是比比:来一个挨源一个,引申为处处bai,到处;皆:全部。形容到du处都是,zhi很多触目dao皆是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形容为数众多百念皆灰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宠辱皆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俯拾皆是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尽人皆知尽:全部,所有。所有的人都知道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皆的成语有哪些
四冲六抄达三从四德三长四短四bai大皆空四方八面四方du辐辏三翻四复三翻四zhi覆三反四覆四分五裂四dao分五落四纷五落四分五剖四方之志四海波静四荒八极四海承风四海鼎沸四海皆兄弟四海九州四海飘零四海升平四海升平四海他人四海为家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四脚朝天四郊多垒四角俱全三老四少三邻四舍四面八方四面楚歌四面出击四马攒蹄四面受敌四平八稳三朋四友四衢八街三拳不敌四手四清六活三清四白三求四告三亲四眷三妻四妾四时八节说三道四三三四四四书五经
带皆的成语有哪些
比比皆是bai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du处处,到zhi处;皆:全部。dao形容到处都是,很版多 触目皆是 触目:目光所及;皆权:都。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形容为数众多 百念皆灰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宠辱皆忘 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放之四海而皆准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俯拾皆是 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尽人皆知 尽:全部,所有。所有的人都知道 妇孺皆知 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人皆什么什么成语
没有人皆什么什么的成语。含有人或皆的成语有:人人皆知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238、世人皆知、路人皆知、尽人皆知、宠辱皆忘1、人人皆知解释: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出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近义词家喻户晓反义词默默无闻2、世人皆知拼音[ shì rén jiē zhī ]解释指很多人都知道。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国及其执政党内,干部中大山头不明显,但小山头小圈子则处处存在,世人皆知。”3、路人皆知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出自:陈寿《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近义词无人不晓、家喻户晓、4、尽人皆知解释:尽:全部,所有。人人都知道。示例: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同“家喻户晓”近义词妇孺皆知、人所共知、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反义词不见经传、闭目塞听、默默无闻、人不知,鬼不觉5、宠辱皆忘解释: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皆是的成语
比比皆是 [bǐ bǐ jiē shì] [解释]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出自] 《红楼梦》第二回:“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