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乱和野的成语 乱什么野什么的成语?

乱什么野什么的成语?

乱云野渡 :没有目标

野的成语有哪些

野的成语有:漫山遍野、尸横遍野、野心勃勃、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3626565山肴野蔌、稗官野史等等。

1、漫山遍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àn shān biàn yě,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释义:西州前部先锋马岱,率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声势很大的前来。

2、尸横遍野,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héng biàn yě,,意思是尸体遍布荒野,形容死的人极多,都来不及掩埋或无人掩埋。多用来修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坚驱大军,杀得尸横遍野。”

释义:苻坚把大军,杀得尸体遍布荒野。

3、野心勃勃,汉语成语,拼音是 yě xīn bó bó ,形容野心很大。

出自: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

释义:这一位皇帝野心很大,想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归入他的领地。

4、山肴野蔌,汉语成语,读音是shān yáo yě sù,意思是野味野菜。

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释义:山里的野味,田野的菜蔬,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宴席。

5、稗官野史,汉语成语,拼音是bài guān yě shǐ,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

出自:《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释义:小说中的流言蜚语,大多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制造的。

(野猪和狼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该用哪个成语

狼奔豕突

拓展2113资料

拼5261音láng bēn shǐ tū4102

释义豕:猪;形容成群1653的坏人乱版冲乱撞,到处骚扰。

出处明权末清初·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造句本就人声鼎沸的西市这下如同开了锅,鸡飞狗跳狼奔豕突,人潮如洪流般向西城门涌去。

荒什么野什么的成语

荒郊野外解释比喻在无人居住的野外。愿对你有所帮助!

比喻人比较野的成语

野蔌山肴 肴:熟2113的鱼5261肉;簌:野菜。指4102山中的野味和野1653菜。 出处:宋·欧阳修内《醉翁亭记》容:“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野无遗才 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同“野无遗贤”。 野无遗贤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野心勃勃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非常大。 出处: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 朝野上下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出处:清·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村野匹夫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东野巴人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描写野的成语有哪些

势倾2113朝野: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深山5261野墺: 荒僻的大山深4102处。山肴野湋: 指山中的1653野味和野菜。同“山肴野蔌”。山肴野蔌: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杀人盈野: 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杀人极多。笼山络野: 笼:笼罩;络:笼罩。指笼罩高山平原质而不野: 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野马无缰: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野人献曝: 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野调无腔: 野:粗野;无腔:没有规矩。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野草闲花: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野蔌山肴: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野鹤闲云: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