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何”字开头的四字词打一成语
成语: 何患无辞
拼音: hé huàn wú cí
解释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5: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成语: 何乐不为
拼音: hé lè bù wéi
解释: 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成语: 何足道哉
拼音: hé zú dào zāi
解释: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成语: 何足挂齿
拼音: hé zú guà chǐ
解释: 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出处: 《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成语: 何必当初
拼音: hé bì dāng chū
解释: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八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四个何字开头的四字词字打一成语
何2113患无辞 何患:5261哪怕;辞:言辞。哪4102里用得着担心1653没有话说呢?常与“欲专加之罪属”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何乐不为 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何其毒也 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何足道哉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何足挂齿 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何足为奇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何罪之有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何必当初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何所不为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何所不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何所不至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何足介意 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带何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带何字的四字词2113语有哪些 :谈何容易、无可奈何5261、无论如何、解析几4102何、曾几何时1653、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何罪之有、何去何从、相煎何急、有何面目、今夕何夕、伊于何底、衾影何惭、情以何堪、何德堪之、何氏三高、出何典记、不奈之何、更待何时、干卿何事、人何以堪、无论何时、何往不利、出何经典、何足介意、夫复何言、何乐不为、其奈我何、何其毒也
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带有也字的四字词语成语有哪些
没有2113也字开头的成语,带有也字的词5261语成语有:1、 莫余毒也拼音:4102 mò yú dú yě解释: 再也没有人1653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2、何许人也拼音: hé xǔ rén yě解释: 何:什么;许:地方。指不知来自何方,来历不明的人。出处: 《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举例造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3、空空如也拼音: kōng kōng rú yě解释: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出处: 《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举例造句: 多少只眼睛也都向王忠的座位搜寻的时候,却见这个小人儿的座位早已空空如也。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4、舌者兵也拼音: shé zhě bīng yě解释: 舌头好比兵器,说话不当,既伤别人,又伤自己。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伤也。”5、之乎者也拼音: zhī hū zhě yě解释: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出处: 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举例造句: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成语和词语有何区别?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5323339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61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