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今的成语故事 博古通今成语故事

博古通今成语故事

博古通今汉语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名词解释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语本《孔子家语.卷三.观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26266周》。典故来源《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疋,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注解(1) 南宫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鲁人,生卒年不详。(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諡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3) 往:前往拜访。博古通今典故说明“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见识广大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对于古今之事都能通晓,学问自然十分渊博。《孔子家语.卷三.观周》中记载着孔子曾对弟子南宫敬叔称赞老子,说老子的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又明白礼乐的源流演变,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便要弟子驾车,前往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乐之事。后来“博古通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

今非昔比 成语故事

现在不是过去能bai比得上的;du多指形势、自然zhi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dao变化。版1、宋·李曾伯《贺新郎·自权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2、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3、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胜败军家常事”,何得为愧。今非昔比,不可欺敌。4、《范进中举》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死这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 ,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