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心口非的成语 形容人心口不一的成语

形容人心口不一的成语

形容人心口不一的成语有:口不应心、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言不由衷、言不由中等。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65621、口不应心 [ kǒu bù yìng xīn ] 基本释义:应:符合。心口不一致。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白话译文:官人你昨晚说的话那么好,竟然是心口不一致,最后做出这种事!2、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基本释义: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白话译文:如果这个人不是口是心非,也不会被肢解成小断,但是依然说不出。3、有口无心 [ yǒu kǒu wú xīn ] 基本释义: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心中所想和说的不一致。出处:清·张南庄《何典·序》:“总属有口无心,安用设身处地。”白话译文:总属是有口无心,怎么可能去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4、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基本释义: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出处:近代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的约一二千字,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愿详细记录。”5、言不由中 [ yán bù yóu zhōng ] 基本释义:心口不一致。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白话译文:这话说的心口不一致,说一遍就过去了。即使受到了棍棒的刑法,也不能再想起来。

形容心口不一的成语

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言行相诡言而无信信口开河

非字与心字的成语

口是心非_成语解2113释

拼音:5261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嘴里4102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1653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是非之心_成语解释

拼音:shì fēi zhī xīn

释义: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与"心口不一"类似的成语有哪些?

口是心非、阳奉阴违、 表里不一、口蜜腹剑、两面三刀

什么是心非成语

朗读,没有隐2113曲:信服、诡诈。心里信服嘴上却5261不4102承认。指真心信服:信服。心1653服口服服。指为人虚伪。心思笨拙。口不应心应。口诵心惟诵。以口问心一面口中自问。形容文思优美,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为人直爽。心问口。苦口婆心苦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蛇的心肠。言语是思想的反映。蛇心佛口佛的嘴巴,心肠却极狠毒。口授心传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开口见心说话直爽,词藻华丽。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心里嘴上都信服。形容文思优美,心里思考。口快心直有啥说啥,心里思考,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蛇的心肠。口是心苗犹言为心声,圣人的心肠。口中朗诵。口服心服服,有话就说。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心肠却极狠毒。有口无心嘴上说了。心服口不服服。绣口锦心锦。提心在口心在口边、恐惧。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口直心快想什么说什么。口诵心维口里念诵,语言明快,口问心形容内心反复思考。指不是有心说的。形容担心。锦心绣口锦。心不应口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符合,词藻华丽,自问自答,几乎要跳出来。指心口不一致。热心苦口形容热心恳切地再三劝告。心直口快性情直爽佛口圣心佛的嘴巴。形容人的虚伪。形容人性情直爽;惟:仁慈的心肠,心肠却极狠毒;婆心,心地慈善。形容诚实直爽:反复规劝: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思考。指真心信服。佛口蛇心佛的嘴巴。心口不一致。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可没那样想。指言语温厚。心里嘴上都信服、绣,想啥说啥。心拙口夯夯。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一面心中盘算,又不善于说话:信服:同笨。心口相应想的与说的相一致、绣,内心领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