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杜诗的成语 关于杜甫的成语

关于杜甫的成语

簪缨世族、覆雨翻云2113、血战5261到底、雾里看花、白云苍狗、炙手可4102热、历历在目、横扫千军、秋高1653气爽、惨淡经营、蜻蜓点水、英姿飒爽、别开生面、古稀之年、锦绣山河、残羹冷炙、家书抵万金、读书破万卷、狂风怒号、发人深省、冰雪聪明、云翻雨覆、倾盆大雨、锦绣江山、人生七十古来稀、弱不禁风、沉郁顿挫、穷困潦倒、擒贼先擒王

有关杜甫的成语

1、雾里看花原见杜甫《小寒食舟中作》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64656237: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诗的原意是形容老眼昏花。演变为成语后,多用作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2、白云苍狗原见杜甫诗《可叹》: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诗句的原义和后来演变为成语,都是用来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4、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唐朝·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5、“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历历) ——历历在目6、“冰雪净聪明”(送樊二十二侍御赴汉中判官)——冰雪聪明7、“将军下笔开生面”(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别开生面8、“明眸皓齿今何在”(哀江头) ——明眸皓齿9、“炙手可热势绝伦”(丽人行) ——炙手可热10、“意匠惨淡经营中”(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惨淡经营11、“翻手作云覆手雨”(贫交行) ——翻云覆雨12、春树暮云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诗借云树而写思念之情。后遂以“春树暮云”为仰慕、怀念友人之辞。13、鸡虫得失:唐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改变原意,以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14、“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15、广厦万间,释义:厦:大屋子。有很多宽敞的屋子。形容受到保护、得到周济的人很多。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6、玉树临风: 形容人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临风:迎着风。 出 处 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17、擒贼擒王: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形容杜甫的成语

簪缨世族、2113覆雨翻云、血战5261到底、雾里看4102花、白云苍狗、1653炙手可热、历历在专目、横扫千军、秋高属气爽、惨淡经营、蜻蜓点水、英姿飒爽、别开生面、古稀之年、锦绣山河、残羹冷炙、家书抵万金、读书破万卷、狂风怒号、发人深省、冰雪聪明、云翻雨覆、倾盆大雨、锦绣江山、人生七十古来稀、弱不禁风、沉郁顿挫、穷困潦倒、擒贼先擒王。

赞美杜甫的成语有哪些?

1、忧国忧民[ yōu guó yōu mín ]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2、才华横溢[ cái huá héng yì ]

才华:表现于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3739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3、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

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4、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chē ]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5、德才兼备[ dé cái jiān bèi ]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杜甫的成语?

读音:du(第四声) fu(第三声)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36376530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

有关杜甫的四字成语

天末凉风来

tiān mò liáng fēng

解释天自末:天的bai尽头;凉风:特指du初秋的西南风zhi。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dao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思念故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