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律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纪律的成语有:
一、号令如山 [ hào lìng rú shān ]
1.解释: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2.出自:《宋史·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二、军令如山 [ jūn lìng rú shān ]
1.解释: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2.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
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军事
三、言出法随 [ yán chū fǎ suí ]
1.解释: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2.出自: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四、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1.解释: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2.出自: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3.示例: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
五、令行禁止 [ lìng xíng jìn zhǐ ]
1.解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2.出自:《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3.示例:以一新进小生,摧抑豪猾,乡中十余万人,~,赌盗之风顿息。
关于纪律的成语
违法乱纪、三令五申、严于律已、奉公守法、循规蹈矩一、违法乱纪解释:违犯法令,破坏纲纪。出自:汉范晔《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上》:“而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译文:而王良、造父为他先后的,就放志专走,武力省禁止,卑辱王僚,败坏法度纲纪混乱,坐着召见三台,专制朝政。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居心叵测、作奸犯科、目无王法、以身试法、坏法乱纪、犯上作乱、图谋不轨反义词遵纪守法、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安份守己、安分守常二、严于律已解释: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译文:严于要求自己,出门看见的事情;心中充满爱人民,动不动就关治国之道。三、三令五申解释: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译文:约束已经布,于是设铁铁,就三令五申的。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近义词三申五令、发号施令、千叮万嘱、再三告诫反义词从令如流、敷衍了事四、奉公守法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译文:以您的尊贵地位,奉公守法就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家强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奉公不阿、克己奉公、谦洁奉公、廉洁奉公反义词惹是生非、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作奸犯科、官报私仇、横行无忌、以身试法、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胡作非为、知法犯法、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无法无天、假公济私五、循规蹈矩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出自: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译文:沿着道路保持车道,还说循规蹈矩等等。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循途守辙、循序渐进、奉公守法、墨守成规、鲁人持竿、一成不变、规行矩步、按部就班、合情合理、墨守陈规、与世无争、因循守旧、安分守纪、绳趋尺步、隐世无争、安分守己
20个关于守纪律的成语
安分守己规行矩步廉洁奉公令行禁止 秋毫无犯三令五申严以律己循规蹈矩约法三章中规中矩遵纪守法
关于守纪律的成语
安常守分 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常守故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安分守己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熬更守夜 指熬夜。 熬清守淡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抱诚守真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抱令守律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待时守分 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 奉公守法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恭默守静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归正守丘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魂不守舍 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居官守法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因陋守旧 陋:不合理;守旧:保持旧的。指因袭不合理的老一套而不加改进。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知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知荣守辱 守:安于。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知雄守雌 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安分守已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纪律什么什么的成语
没有纪律什么什么的成语。成语: 纪纲人论拼音: jì gāng rén lún解释: 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出处: 《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关于遵守纪律的成语
1.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2.二心私学----二心:有异心;私学:私自仿效。对上怀有异心,不遵守法令而徇私。 3.四维不张----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张:展开,推行。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4.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5.匕鬯不惊----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6.匕鬯无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7.乡规民约----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8.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9.下陵上替----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10.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11.方外司马----方外:指世外,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司马:古代官名。虽然当了官,却不拘于礼教法规。12.风流浪子----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13.不轨之徒----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14.王法无情----王法:封建时代称国家法律。国家的法律是不讲情面的。15.立木南门----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16.必经之路----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17.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18.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19.目无法纪----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20.目无组织----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21.自由散漫----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22.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23.乌合之卒----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24.乌合之师----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军队。25.乌集之众----犹言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26.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27.弁髦法纪----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28.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29.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30.因私枉法----因:因为;枉:歪曲,破坏。因为私人感情而破坏法律。指因私不能秉公办事。31.以身试法----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32.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33.执法犯法----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34.坛坛罐罐----坛:一种口小肚子大的陶器;罐:盛东西用的大口陶瓷器皿。形容旧有的条条框框或规矩等。35.坏法乱纪----破坏法制和纪律。36.奸回不轨----奸回:邪恶;不轨:不守法规。比喻行为不正,不守法规。 37.纤毫无犯----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加侵犯。 38.纪纲人论----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39.纲纪废弛----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40.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41.纳民轨物----纳:容纳;民:老百姓;轨:法度;物:器物。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42.法贵必行----法律贵在切实执行。 43.鸡犬不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44.鸡犬无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45.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46.乱七八糟----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47.违法乱纪----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48.网目不疏----网目:指法网;疏:疏漏。比喻法令法规细致周密。49.左程右准----程:章程,规程;准:准则,标准。合乎章程准则。比喻所作遵循法度。50.瓦合之卒----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51.居官守法----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52.有典有则----典:法则;则:准则。指有法可供依据的准则或法度。53.身无择行----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54.守文持正----守:遵守;文:法度;持正:坚持正道。指遵守法度,坚持正道。55.条条框框----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56.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57.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58.国之四维----指治国的纲纪准则。59.枉法取私----枉:歪曲,违反;法:法律;取:谋取;私:私利。曲解、破坏法律以谋取私利。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60.败法乱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61.明罚敕法----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62.祖宗家法----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63.视为具文----具文: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形容面对法规法令、文书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64.规绳矩墨----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同“规矩绳墨”。65.恪守成宪----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66.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67.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68.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69.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70.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71.徒法不行----徒:只。光有好的法令,并不能自行于世。意思是法令必须要有人推行。72.悖逆不轨----悖逆:违反正道,犯法作乱;不轨:不合法规。指违背正道,不守法规。 73.绝地天通----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74.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75.官俗国体----官场上的和世俗的规矩和礼节。 76.奉公如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77.威刑不肃----威:权威;刑:刑律;肃:整肃。权威和法纪都不能整肃。78.威尊命贱----威:威力。法令尊严、生命贱微,指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生命,不得抗令。79.通同作弊----作弊: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坏事。80.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81.凌乱无章----凌:侵犯,引申为交错。形容杂乱而无秩序。82.顿纲振纪----整顿朝纲,重振法纪。83.肆行不轨----轨:指行动应遵循的规则。任意横行,不守规则,违法乱纪。84.短垣自逾----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85.鼓角相闻----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86.鹓班鹭序----鹓鹭飞行皆有行序。比喻百官朝见时非常有秩序。87.滥用职权----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88.越分妄为----越:超越;分:本分;妄:胡乱。超越本分而胡作非为。形容不按一定的职责范围和规定办事。89.柳营试马----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90.雷打不动----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91.贪脏枉法----贪污受贿,违犯法纪。92.雁行有序----雁行:指雁飞时有序的行列,引申为兄弟。指兄长弟幼,年龄有序,如同雁之依行而有次序。93.毫毛不犯----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94.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95.荡检逾闲----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96.整齐画一----画一:一致。形容有秩序,不凌乱。97.嚣风遂行----嚣风:喧闹的风气。指不安静,不遵守纪律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98.男女授受不亲----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99.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