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 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矛用来刺杀敌人,盾则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 传说很久以前,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在市场上卖矛和盾。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货,他先举起盾向人们夸口道:“你们看,我的盾是世上最坚固的盾,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接着又举起他的矛,向人吹嘘说:“你们再看看我的矛,它锋利无比,无坚不摧,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挡不住它,一刺就穿!” 围观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很好笑,人群中有人问道:“依你的说法,你的矛无论怎样坚硬的盾都能刺穿,而你的盾又是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就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吧,看看结果怎么样?” 卖兵器的人听了张口结舌,无从回答,只好拿着矛和盾走了。 “自相矛盾”就是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做事、说话前后自相抵触。
跟自相矛盾类似的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掩耳盗铃,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按图索骥,庸人自扰,杞人忧天,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画蛇添足,狐假虎威。
成语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 发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示例 这些理论自相矛盾.近义词 格格不入 反义词 自圆其说 无懈可击 天衣无缝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与自相矛盾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释义]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语出] 《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辨形] 矛;不能写作“予”或“茅”。[近义] 格格不入[反义] 自圆其说 无懈可击 天衣无缝[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例句] 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不能~。[英译] anti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