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成语的褒贬 一些成语的褒贬意

褒贬 成语

带有这俩字开头的。褒贬分明,褒贬与夺,这俩成语就是。

有哪些成语是经常褒贬分不清的?

1. 按图索骥: 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2. 暗送秋波: 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3. 不绝如缕: 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4. 灯红酒绿: 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5. 独善其身: 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6. 对牛弹琴: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7. 粉墨登场: 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8. 高山流水: 既比喻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9. 顾影自怜: 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10. 规行矩步: 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11. 呼风唤雨: 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12. 昏天黑地: 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志不清。13. 老气横秋: 既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14. 冷若冰霜: 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15. 冷眼旁观: 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16. 例行公事: 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17. 另起炉灶: 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18. 绵里藏针: 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19. 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20. 奇文共赏: 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21. 谦谦君子: 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且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22. 穷形尽相: 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23. 如虎添翼: 既比喻凶恶的势力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力量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24. 沙里淘金: 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小,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25. 四平八稳: 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26. 舞文弄墨: 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27. 想入非非: 既指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中性),也指胡思乱想(贬义)。28. 形若无事: 既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29. 淋漓尽致: 既形容说话或文章表达得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30. 引火烧身: 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毁灭,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31. 瞻前顾后: 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32. 金玉满堂: 既指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人很有才学,学识丰富。33. 春风得意: 既可以指进士及第后的得意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带来顺心时洋洋得意的样子。34. 平易近人: 既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35. 洋洋洒洒: 既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36. 秀色可餐: 既可形容女性容貌漂亮,也可形容景色优美,让人迷恋。37. 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搭。38. 处之泰然: 既形容对待紧急事情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39. 左右逢源: 既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40. 指手画脚: 既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的指点、批评

褒贬易误用的成语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与句子的感情色彩一致,如果不加区别,就会导致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不能用于好事的传播。 (2)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或指全部出动(贬义)。 (3)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多含贬义。 (4)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5)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贬义)。 (6)信口开河: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贬义)。 (7)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含贬义。 (8)旷日持久:“旷”,表示荒废,耽误。荒废时间长,拖得很久(贬义)。 (9)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贬义)。 (10)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较多用于贬义。 (11)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多用于褒义。 (12)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有根有据。易误用为贬义。 (13)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褒义)。 (14)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说“不赞一词”也指一言不发。 (1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褒义)。 (17)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8)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19)不刊之论:“刊”指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褒义)。 (20)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 (21)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易误用为贬义。 (22)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指名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轰动。易误用为贬义。 (23)好整以暇:“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有褒贬容易弄混的成语

褒贬误用类的成语例释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例如:1、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小偷,钱包如数追回。“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此处为感情色彩不当。2、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3、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将褒义词“同心同德”作贬义词用。4、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1995年全国高考题)“半斤八两”较多用于贬义。5、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6、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有官可做。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得志。这里弄混了感情色彩。7、现实中,有许多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是褒义词,不用作贬义。8、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指的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用在“年轻的科学家”身上,显然是不够恰当的。9、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全国高考题)“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用来说明“艺术爱好者”,是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10、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全国高考题)“处心积虑” 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与题干的褒贬不一致。11、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误将贬义词“蠢蠢欲动”用为中性词。12、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句子的意思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而“翻云覆雨”是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这里显然是误用。13、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始作俑者”是贬义,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用来说鲁迅也是版画艺术的开拓者,是明显的误用。14、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用在这里显得感情色彩不当。15、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把它用在“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件事上,犯了“褒词贬用”的毛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