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到位的成语 形容说话非常到位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说话非常到位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说话非常到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33965位的成语有:一语中的、茅塞顿开、面面俱到、言近旨远、言之成理

一、一语中的 [ yī yǔ zhòng dì ]

释义: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二、茅塞顿开 [ máo sè dùn kāi ]

释义:古人认为路不走则被草所掩塞,心不用也会被堵塞。茅塞顿开是说被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受到启发,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译:我身上没有力气,腹中无才气,现在得到三公的教导,例我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受到启发。

三、面面俱到 [ miàn miàn jù dào ]

释义: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写文章要突出重点,不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译:他的八股文做的好,自然办起事来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很能干。

四、言近旨远 [ yán jìn zhǐ yuǎn ]

释义: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

出处:《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译: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说的是正确的。

五、言之成理 [ yán zhī chéng lǐ ]

释义: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译:但是这里坚持是有原因的,他所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足以欺骗迷惑大众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语中的

百度百科-茅塞顿开

百度百科-面面俱到

百度百科-言近旨远

百度百科-言之成理

形容到位的成语

一针见血 一语道破 一语破的 言必有中 单刀直入

形容几句话到位的成语有哪些?

一针见血2113 一语道破5261 一语破的 言必有中4102 单刀直入

形容“服务到位”的成语有哪些?

无微不至

拼音: wú wēi bù zhì

解释: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96334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举例造句: 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 曲波《林海雪原》

关怀备至

拼音: guān huái bèi zhì

解释: 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 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举例造句: 他对手下都是关怀备至的。

体贴入微

拼音: tǐ tiē rù wēi

解释: 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四》:“至于寻常写景,不必有意惊人,而体贴入微,亦复人不能到。”

举例造句: 这却全在美人心意上着想,倒也体贴入微。(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九回)

宾至如归

拼音: bīn zhì rú guī

解释: 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举例造句: 四方之客,一入鲁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宾至如归。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扫榻以待

拼音: sǎo tà yǐ dài

解释: 榻:床。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处: 《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宋·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举例造句: 君以暇时能来相就,则扫榻以待也。 章炳麟《致伯中书一》

形容到位的词语

1、一针见血bai [ yī zhēn jiàn xiě ]释义du:比喻说话zhi直截了当,切中dao要害版。2、一语道破 [ yī yǔ dào pò ]释义:道:说;破:揭权穿。一句话就说穿了。3、言必有中 [ yán bì yǒu zhòng ]释义: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形容服务到位用什么成语

无微不至十分周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