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有盾的的成语 盾的成语有哪些

盾的成语有哪些

盾的成语有哪些 :自相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矛盾相向、磨盾之暇

带有盾的成语

以子之来矛,攻子之盾自拼音:yǐ zǐ zhī máo,2113gōng zǐ zhī dùn简拼:5261yzzd近义词:自相矛盾4102反义词:用法:复句1653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解释: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盾的成语

1、自相矛盾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3626565

读音: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

2、磨盾之暇

读音:mó dùn zhī xiá。

释义:指在战争的余暇。

出自:清代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穷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扩展资料

自相矛盾的近义词

1、格格不入

读音:gé gé bù rù。

释义: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译文: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 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纠正了。

例句:思想僵化的人,对新的观点、见解、理论,一开头总是会感到格格不入的。

2、漏洞百出

读音:lòu dòng bǎi chū。

释义: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出自:鲁迅《病后杂谈之余》:“留心研究起来,那就漏洞百出。”

例句:他写的文章漏洞百出,自相矛盾,这能说是一篇好文章吗?

带盾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拼音: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5323437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简拼:yzzd近义词:自相矛盾反义词: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解释: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例子: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谒后语:谜语: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磨盾之暇拼音:mó dùn zhī xiá解释: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自相矛盾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简拼:zxmd近义词:反义词: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例子:这些理论~。谒后语:谜语:类;开封;尺短寸长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的故事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盾”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这个“盾”字没有以它为开头的成语。题主问的应该是“顿”吧。

1、顿足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2捶胸;2、顿开茅塞;3、顿足捩耳;4、顿纲振纪;5、顿口无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