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和有关的成语
与和2113有关的成语有5261和蔼近人、和蔼可亲、4102和1653璧隋珠、和而不唱、和专而不同、和风细雨。介属绍如下:
1、和蔼可亲,指一个人的修养很好,态度温和,容易接近,一般指老人。也可以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是指和气,谦逊。
2、和璧隋珠,和壁是和氏璧,隋珠是古传说中的夜明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
3、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出自《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意思就是说不坚持自己的说法,那么知道的也就很多。
4、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而不同”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它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5、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比如同志之间开展批评要和风细雨,不能简单粗暴。
表示跟上的成语
后车之戒——bai对后面跟du上来的车子的zhi警戒。比喻以前的dao失败或挫折,专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属的借鉴或教训。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前仆后起——仆:倒下;起: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表示和谐的成语
伯埙bai仲篪:伯、仲:du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zhi大,仲dao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内乐器;篪:竹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步调一致: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吹埙吹箎:埙、箎:古时的两种乐器。埙和箎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谐。用于赞美兄弟之间感情和睦融洽。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和和美美:指和谐美好。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和气:温和的气象;致:招致;祥:吉祥;乖气:不和谐的气氛;戾:罪过。和睦融洽的气氛可致吉祥,不和谐的气氛则招致灾祸。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籁:孔穴中发出的声响;韵:悦耳和谐的声音。形容自然界景色秀丽,各种声音悦耳动听。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表示人很亲和的成语
平易近人píng yì jìn rén[释义]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5343962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出] 《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正音] 人;不能读作“yín”。[辨形] 近;不能写作“进”。[近义] 和蔼可亲[反义] 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用法] 多用于形容不摆架子;对人谦虚;易于亲近别人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结构] 联合式。[辨析] ~和“和蔼可亲”、“和颜悦色”都可形容态度温和;不同在于:①“和蔼可亲”和~都有使人容易接近或亲近的意思;并多用于长辈;不用于小辈;“和颜悦色”没有使人容易接近的意思;也不限于长辈。②同样形容温和时;“和颜悦色”偏重于脸部表情;“和蔼可亲”和~偏重于态度作风或表示人的性格特点。[例句] 周总理一向~;和蔼可亲。[英译] be simple and easy to approach[成语故事]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事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所以“平易近人”本指政治的通俗简易。 可是到了唐朝,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这句话时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为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表示合作的成语和俗语
表示合作的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46435成语:通力合作、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同心合力、团结一心、集思广益、和衷共济。俗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船载千斤,掌舵一人。独脚难行,孤掌难鸣。1、通力合作解释: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颜渊》:“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翻译:一个人接受田地一百亩,然后与大家不分彼此,一齐出力,计算田亩平分收成。示例:“都在向我们说明通力合作,进向平和的建设的道路。”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2、万众一心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翻译:万人一条心,仍然不可抵挡,更何况十万呢?示例:“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108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3、志同道合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翻译:以前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地位低贱。吕尚当屠夫钓叟,身份卑微。他们分别遇到了志趣相同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示例:”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 ——闻一多《杜甫》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4、同生共死解释: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出自:唐朝·魏征《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翻译:郑译与我同生共死,辗转危难,谈到这里就兴奋,什么时候能忘掉?示例:一对同生共死的战友,肩并着肩;火热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罗广斌、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5、风雨同舟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出自:春秋·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翻译:吴国人和越国人相互厌恶,当他们同船共渡,遇到大风时,他们相互救助,就如同左右手。示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