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树与风的成语 关于风和树的成语

关于风和树的成语

树大招风 拼音:shù dà zhāo fēng 解释:比喻人出了名或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5646264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示例:再者~,土地、山峦多了容易显眼,惹人反对。 冯德英《迎春花》第四章 近义词:众矢之的、树高招风 反义词:不见经传、无名小卒 语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地位高易受到攻击 树高招风 拼音:shù gāo zhāo fēng 解释:树高了容易招风打击。比喻目标大了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平懃禅师法嗣》:“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潭深鱼聚。’悟曰:‘见后如何?’师曰:‘树高招风。’” 近义词:树大招风 语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地位高易受到攻击树欲静而风不止 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解释: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示例:‘~’嘛,你们当中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表演的。 张贤亮《土牢情话》第三章 近义词:树欲静而风不停、树欲静而风不宁 语法: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 树欲静而风不停 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 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近义词: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语法: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树欲静而风不宁 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 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王爵道:‘敢问师父法号?’尼姑道:‘小尼贱名真静。’王爵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便动动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近义词:树欲静而风不停、树欲静而风不止 语法: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树欲息而风不停 拼音:shù yù xī ér fēng bù tíng 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宋·陈亮《祭凌存仲母夫人文》:“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近义词:树欲静而风不停、树欲静而风不止 语法: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玉树临风 拼音:yù shù lín fēng 解释: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示例:~宾欲散,黄昏约马嘶庭。 宋·谢逸《临江仙》词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树和风的成语

树大2113招风  shù5261 dà zhāo fēng  解释4102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1653财就容版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权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结构紧缩式。  用法形容因地位高;势力大而遭他人攻击。一般作谓语、分句。  正音招;不能读作“zāo”。  辨形招;不能写作“昭”。  近义词众矢之的  反义词不见经传、无名小卒  辨析~和“名高引谤”都可形容“因名声大而招致祸患”;但~不仅仅指“名高”;也指地位高;财富多而受到攻击;语义范围大;语气重;具有形象性;“名高引谤”指名声高招致诽谤;语义范围小;语气轻;不具形象性。  例句  (1)这正是~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2)我们也是~;难免不引起众人的非议。  英译high trees attract the wind

关于风,树的成语

树大招风 [shù dà zhāo fē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带树 风的成语

案:玉树临风 yù shù lín fēng 解释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

关于树 风的成语

树大招风 [shù dà zhāo fēng] 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出 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