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给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给事黄门

释义:2113古代官5261名4102。

成语1653以“给”开头的就版这一个官名。成语中有“给”字的就多一些了权。

形容把自己的东西全部给了他人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把自己的东西全部给了他人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倾囊相助、慷慨解囊、千金一掷、乐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36162善好施、挥金如土、仗义疏财、解衣推食、急公好义、一掷千金、好善乐施、舍己为人等。

成语解析:

一、倾囊相助

拼音[ qīng náng xiāng zhù ]

解释囊:口袋。把衣袋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帮助别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梅闻之泣下,但求怜拯,女思良久,曰:‘无已,我私蓄数金,当倾囊相助。’梅拜谢,因潜告张。”

白话文:“梅听说后流下眼泪,只求怜悯拯救,女孩想了很久,说:‘不停,我私下里积蓄几金,当倾倒囊相助。’青梅拜谢,于是暗中告诉张。”

反义词一毛不拔

二、慷慨解囊

解释: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自: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白话文:“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的帮助,不知道公子会慷慨解行李吗?”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三、仗义疏财

解释: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出自: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都做了注福消愆。”

白话文:“那是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释福消失。”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四、乐善好施

解释: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自:《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白话文:“听说徵音,使人乐善好施;听到羽音,使人整理,而喜好礼仪。”

语法:联合式;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心地善良的人

五、一掷千金

解释: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出自:唐·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白话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浑身是胆,家里没有四面墙壁不知道贫穷。”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慷慨解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倾囊相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仗义疏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善好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掷千金

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以“之”字开头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3663036成语及解释如下:[之死靡它]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之死靡他]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之死靡二]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之死不渝]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之乎者也]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之”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置之死地而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置之死地而后快]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置之死地] 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置之脑后]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置之高阁]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置之度外]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不理]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致之度外]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一之已甚]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一之谓甚] 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一之为甚]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言之凿凿]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言之有序]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之”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总角之交]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总角之好] 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自知之明]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之”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总而言之] 总的说起来。[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以意为之]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带为的成语有哪些

先入为主、舍己为人、一言为定、自以为是、助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734人为乐、融为一体、蔚为大观、无能为力、碌碌无为、指鹿为马、胆大妄为、左右为难、转悲为喜、合二为一、为所欲为、不足为训、歃血为盟、奋发有为、宽大为怀、叹为观止、转危为安、见义勇为、画地为牢、为期不远、为富不仁、各自为政、以退为进、何乐而不为、不以为耻、逼良为娼等。一、先入为主 [ xiān rù wéi zhǔ ] 解释: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译文:只有陛下查阅之前与现在的书,一次又一次的参考,没有把之前获得的印象加入在这里面。二、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解释: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三、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释:帮助人就是快乐。出自:近代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四、蔚为大观 [ wèi wéi dà guān ] 解释: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出自:近代 鲁迅《两地书》五一:“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木蔚为大观。”五、无能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释: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译文:这项罪责非常严重,我不能抽身解脱,就算是佛祖在这里也不能施展任何力量。

给在前面的成语有哪些

独占鳌头/冠绝当时/数一数二超古冠今/名列前茅/出类拔萃超群绝伦/无出其右/一枝独秀鹤立鸡群/金榜题名/首屈一指独一无二

授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授人以柄、礼不亲授、私相传授、口授心传、授受不亲一、授人以柄 [ shòu rén yǐ bǐng ] 解释: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6261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译文:倒手持泰阿剑,却让楚国拿到了自己的剑柄。二、礼不亲授 [ lǐ bù qīn shòu ] 解释: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译文:我听说男女有别,礼不能亲自教授。三、私相传授 [ sī xiāng chuán shòu ] 解释:私:私下里;相:互相。私下时传授本领。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他恐邻国再把音韵学会,更难出人头地,因此禁止国人,毋许私相传授。”译文:他担心邻国再把音韵学会,更难出人头地,因此禁止国人,不允许私下时传授本领。四、口授心传 [ kǒu shòu xīn chuán ] 解释: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出自:宋·华岳《翠微南征录·马政》:“耳闻目见者,非众所共读之文;口授心传者,非人所同得之学。”译文:亲耳听到亲眼见到的,不是很多人都读的文章;口授心传的,不是人所同得到的学习。五、授受不亲 [ shòu shòu bù qīn ] 解释: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与?’”译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是礼节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