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被影响的成语 受人影响的成语

受人影响的成语

耳濡目染来ěr rú mù 源rǎn[释义] 濡:音bai如;沾湿;染:沾染。耳朵du经常听到;眼睛经zhi常看到;不dao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出]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正音] 濡;不能读作“xū”。[辨形] 濡;不能写作“儒”。[近义]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用法] 往往指人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结构] 联合式。[辨析] ~和“耳闻目睹”都有耳朵听见眼睛看见的意思。不同在于~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不管。[例句] 小明父母是美术工作者;他平时~;从小就喜欢绘画。

在不知不觉中受影响的成语

1、潜移默化

拼音: qián yí mò huà

解释: 潜: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53261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举例造句: 民众文学当有一种“潜移默化”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底不洁的、褊狭的趣味。

2、耳濡目染

拼音: ěr rǔ mù rǎn

解释: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举例造句: 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3、近朱者赤

拼音: jìn zhū zhě chì

解释: 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出处: 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举例造句: 我们都明白近朱者赤的道理。

受到他的影响,的成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耳染目濡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13264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耳濡目击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耳濡目及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明·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耳闻目染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耳习目染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目濡耳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容易受别人影响”的成语有哪些?

耳濡目染[ ěr rú mù rǎn ]

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33931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耳习目染[ ěr xí mù rǎn ]

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他说她妈妈耳习目染,学了好多邻居一模一样的话。

潜移默化[ qián yí mò huà ]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耳染目濡[ ěr rǎn mù rú ]

同“ 耳濡目染 ”。 《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只因安享富贵的久了,後边生出来的儿孙,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耳濡目击[ ěr rú mù jī ]

见“ 耳濡目染 ”。

出处: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被环境影响的成语

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墨子泣丝: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形容情绪被影响的成语

失魂落魄:形容因为某件事物或事情而心神不定、失望 。 心烦意乱:形容心情烦躁,思绪纷乱。 悲痛欲绝: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欲:将近,快要。 绝:气息终止,死亡。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情烦闷不快活。唉声叹气: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忧:忧愁,忧虑。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提心吊胆:提心吊胆,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黯然神伤:指心神悲沮的样子。出自于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妨害。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分与不及之处。愁眉苦脸: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或神色。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低着头,精神不振。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情烦闷不快活。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和伤感。愁眉不展: 展:舒展。心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1323535里忧愁,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愁容满面:忧虑的神色布满脸庞,形容一个人发愁焦虑的样子。心神不定: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伤心欲绝: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伤到了极点。欲:将近;快要。 绝:气息终止;死。欲哭无泪:想哭可是没有泪水、哭不出来。它代表了一种焦急、忧虑而又无法溢于言表的复杂感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