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之以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什么之以成语有哪些

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以“之”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之死靡它]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3663036。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之死靡他]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之死靡二]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之死不渝]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之乎者也]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之”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置之死地而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置之死地而后快]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置之死地] 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置之脑后]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置之高阁]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置之度外]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不理]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致之度外]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一之已甚]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一之谓甚] 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一之为甚]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言之凿凿]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言之有序]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之”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总角之交]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总角之好] 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自知之明]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之”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总而言之] 总的说起来。[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以意为之]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以成语有哪些成语

自以为是、梦寐以求、以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6336儆效尤、全力以赴、以德报怨、夜以继日、以防万一、严阵以待、聊以自慰、一以贯之、以身殉职、聊以自娱、以逸待劳、以偏概全、如愿以偿、嗤之以鼻、以身作则、拭目以待、难以置信、以毒攻毒、坐以待毙、虚左以待、以一当十等。一、自以为是释义: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译文:凡是同人争斗的人,一定是认为自己有理,而认为别人是无理的。二、梦寐以求释义: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译文: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三、以德报怨释义: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四、夜以继日释义: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出处:《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译文:高贵的人,不分早上还是夜晚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分辨为善去恶。五、一以贯之释义: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以“以”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以德服人、以诚相见、以大恶细、以耳为目、以毒攻毒

带以的成语有哪些

以守为攻、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6364不以为耻、引以为憾、难以预料、以防不测、引以为耻、忘乎所以、慷慨以赴、不以为然、习以为常、一言以蔽、以死明志、以死相逼、以邻为壑、不以为意、以人为镜、无以复加、物以类聚、以小见大、好整以暇、长此以往、文以载道、以点带面、孜孜以求、以牙还牙、道路以目、俭以养德、以眼还眼、以蠡测海、出以公心、难以为继、降格以求、授人以柄、以暴易暴、慨当以慷、宽以待人一、以守为攻 [ yǐ shǒu wéi gōng ] 解释: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出自: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示例:我军决定暂时以守为攻,消耗敌人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突过河去,全歼敌人。 二、不以为耻 [ bù yǐ wéi chǐ ] 解释: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出自:邓析子《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示例: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三、忘乎所以 [ wàng hū suǒ yǐ ] 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示例: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四、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五、以邻为壑 [ yǐ lín wéi hè ]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示例: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从来不为别人着想,甚至以邻为壑。

带以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爱人以德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饱以老拳 饱:充分;以:用。痛打,尽情地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不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43031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不以为奇 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不以为然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不以一眚掩大德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不知所以 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嗤之以鼻 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持之以恒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以公心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大车以载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啖以重利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道路以目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掉以轻心 掉:摆动;轻:轻率。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动之以情 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度己以绳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 好整以暇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假以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降格以求 降低标准去寻求。 仅以身免 指没有被杀或只身逃出了险境。 慨当以慷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堪以告慰 堪:能,可以。可以感到或给予一些安慰。 宽以待人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聊以解嘲 姑且用来解释被人嘲笑的事情。 聊以塞责 姑且应付一下,算是交代了责任。 聊以自慰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聊以自娱 聊:姑且。姑且用以自我娱乐宽慰。 聊以卒岁 勉强地度过一年。 蒙以养正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