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群伦是个成语吗?是什么意思?
“冠盖群伦”不是复成语。指同样都制是官bai吏的这些人。du
冠盖群伦
读音:zhi[ guān gài qún lún ]
释义:旧时称同在一dao个官署任职的官吏。
出处:
1、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绝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白话译文:我因为一些事而谢绝了这些官吏,他虽然是个小官员,但我也懒得和他见面。
2、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使天下群伦,为闻声而摇荡。”
白话译文:让天下所有和我同等的人,听到我的声音而产生共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
读音:[ zhì tóng dào hé ]
释义: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
白话译文:于是他被推举成和汤武、文王志向相同,道路一致的人。
例句:他们本非志同道合的人,现在却在同一条道上,只因为利益驱使。
文言词语"冠盖"什么意思?
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8666364吏。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嵘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女奴数辈,捧一丽人出,仆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绝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包含“冠”字的成语有哪些?
1、成语: 冠带之国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2
拼音: guān dài zhī guó
解释: 冠带:帽子,带子。指讲礼仪的国家和习于礼教的人民。
出处: 《韩非子·有度》:“兵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
2、成语: 冠盖如云
拼音: guān gài rú yún
解释: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举例造句: 冠盖如云,急侦之,乃一吏部郎经过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前生》
3、成语: 冠绝一时
拼音: guàn jué yī shí
解释: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出处: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举例造句: 凝古辞学精敏,义理该通,凡数千言,冠绝一时,天下仰风。 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十
4、成语: 冠上加冠
拼音: guān shàng jiā guān
解释: 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出处: 清·赵翼《陔馀丛考·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5、成语: 弹冠相庆
拼音: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解释: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举例造句: 哥哥既已做官呵,弹冠相庆浑难已,怎得把桩庭消息临歧寄,使两地相思顷刻除。 明·汪迁讷《种玉记·登隽》
6、成语: 衣冠济济
拼音: yī guān jǐ jǐ
解释: 济济:庄重恭敬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庄重。
出处: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唐·张昭《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忠顺》:“衣冠济济,钟磬洋洋。令仪克盛,嘉会有章。”
举例造句: 各人分着帮,摆设了猪羊祭筵,衣冠济济的在那里伺候。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7、成语: 衣冠禽兽
拼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解释: 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举例造句: 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
8、成语: 衣冠扫地
拼音: yī guān sǎo dì
解释: 指旧时士大夫寡廉鲜耻,丧尽名节。
出处: 《旧唐书·薛廷珪等传论》:“自唐祚横流,衣冠扫地,苟无端事,孰恢素风。”
9、成语: 沐猴而冠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举例造句: 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尔,尚焉足道哉! 《晋书·张载传》
10、成语: 发上冲冠
拼音: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解释: 犹言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举例造句: 灌将军目眦层裂,发上冲冠,怒骂之,极诋其生平,不值一钱。 清·曹宗璠《翟公客》
以冠开头的成语
冠冕2113堂皇、冠山戴粒、冠盖5261相望、冠袍带履4102、1653冠盖如云、冠屦专倒施、冠履倒易、冠上属履下、冠绝一时、冠上加冠冠盖如云: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冠冕堂皇: 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冠山戴粒: 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冠屦倒施: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同“冠履倒易”。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冠绝一时: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冠盖相望: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冠袍带履: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冠上加冠: 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冠盖相属: 冠盖: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车盖,代指官吏;属:接连。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一路上往来不绝。也指世代仕宦,相继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