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什么之丘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é[释义] 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1326339。[语出]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正音] 貉;不能读作“hè”。[辨形] 貉;不能写作“鹤”。[近义] 一路货色 泾渭不分[反义] 黑白分明 是非分明[用法] 用作贬义。含有轻蔑和讥讽的口吻;多用来形容反面人物和事物。一般作宾语。[结构] 偏正式。[辨析] 见“一路货色”(1158页)。[例句] ①这些流氓犯、盗窃犯、诈骗犯都是~;应严厉打击。 ②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都是~。[成语故事] 汉朝时有一个人名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官拜丞相的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金。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恽最先向宣帝报告,事后被封平通侯。 当时有朝廷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有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恽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敝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了的廉洁。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开始矣傲自满,结果与傅长乐 (长乐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冲突。 有一次,杨恽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恽便说:「遇到这样一个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晚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终于导致国亡。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恽被免职了。 《前汉书》中《杨恽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
一丘之貉意思相近的成语
沆瀣一气_成语bai解释拼du音:zhihàng xiè yī qì释义:沆瀣:指唐时的崔沆dao、崔瀣。版比喻臭味权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例句: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同流合污_成语解释拼音:tóng liú hé wū释义: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出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例句:此数贼者,~,败坏国政。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臭味相投_成语解释拼音:chòu wèi xiāng tóu释义: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例句:两情不谋而合,况是彼此熟识,一经会面,~,当即互相借重,定名为请愿联合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八回)
成语里面有一和丘的成语
带有这俩字。一丘之貉。这个成语就是!
一丘之-----的成语是什么?
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解 释 :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6373264 丘:土山;貉: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 处 :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用 法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 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将一切作者,诋为‘~'。” 近义词 : 一路货色、泾渭不分 反义词 : 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典 故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杨恽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有一次,杨恽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恽便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恽被免职了。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唉!“前汉书”:“杨恽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哪有一个是好人呢!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2379.htm
一丘之貉成语接龙
一丘之貉 →bai 找不du到合适的成语,请zhi重新设置条件。 dao一专丘之貉 yī qiū zhī hé 解释丘属: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含有轻蔑和讥讽的口吻;多用来形容反面人物和事物。一般作宾语。 正音貉;不能读作“hè”。 辨形貉;不能写作“鹤”。 近义词一路货色、泾渭不分 反义词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例句 (1)这些流氓犯、盗窃犯、诈骗犯都是~;应严厉打击。 (2)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都是~。
成语一丘之
一丘之貉[读音][yī来 qiū zhī hé自] [解释]丘:土山;貉:一种2113形似狐狸5261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4102貉。比喻彼此同是丑1653类,没有什么差别。[出处]《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例句]1. 这些流氓犯、盗窃犯、诈骗犯都是~,应严厉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