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没有像木铎形容孔子一样的词
《论语·copy八佾第三》中说,“天下之无道2113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5261木4102铎”。“铎”大约起1653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其中,以金为丸舌者称“金铎”,以木为丸舌则称“木铎”。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道。孔子作为开创私学、普及平民教育的第一人,以“木铎”自况,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称,由于孔子弟子遍天下,贤者七十二,当时孔子也就有了“天之木铎”美誉。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虽中国没有形成以某个宗教为中心的文化,但几乎历朝历代,都繁衍着儒学传统,使之成为我们民族的血液、文化的DNA。
与金有关的两个字的词语 越多越好,谢谢
金莲 金石 金瓯 金风 金兰 金晨 金融 金匮 金子 金樽 金吾 金鼎 金乌 金谷 金秋 金玉 金阙 金刚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3739 金粟 金波 金缕 金銮 金陵 金钱 金茎 金华 金鸿 金紫 金钗 金泓 金声 金帛 金城 金门 金柝 金鸡 金钿 金汤 金文 金山 金果 金鱼 金榜 金诺 金蟾 金龙 金碧 金贵 金瑞 金粉 金戈 金光 金黄 金精 金鳞 金梭 金鼓 金台 金花 金辉 金源 金属 金铭 金科 金天 金星 金马 金尊 金铎 金井 金虎 金钲 金箔 金罍 金凤 金屋 金安 金盘 金闺 金縢 金券 金婚 金铄 金兽 金贝 金轮 金色 金针 金貂 金蝉 金桂 金汁 金猊 金鳌 金墉 金虫 金珂 金英 金绳 金牛 金钩 金璇 金章 金沙 金龟 金人 金水 金瓜 金麟 金斗 金丹 金镜 金泥 金柅 金蓓 金釭 金甲 金张 金舆 金霞 金字 金羁 金策 金轩 金鸟 金带 金琼 金徽 金鉴 金勒 金铺 金蕊 金口 金革 金册 金银 金玺 金鎞 金枝 金幡 金冠 金刀 金身 金阶 金瑜 金木 金铉 金晶 金埒 金荷 金阊 金德 金卮 金经 金爵 金额 金夫 金翠 金微 金堤 金雀 金商 金地 金印 金柯 金璞 金牌 金行 金正 金焦 金犀 金魄 金箴 金气 金镛 金狄 金母 金盏 金堂 金鸾 金昆 金殿 金运 金方 金掌 金神 金衣 金疮 金铃 金雁 金创 金烬 金镑 金河 金丸 金颜 金彩 金仙 金壶 金距 金官
铎可以组什么词
铎(名词,义:铃丶大铃——古代乐器):木铎丶铃铎丶铎舞。“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洛阳伽蓝记》铎(动词,义:剌丶啄):“你还把热舌头铎我”——《西游记》
求五代十国中各帝王的诗词,非常感谢。
孟昶,后蜀的后主 《避暑摩诃池上作》 冰肌玉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0336265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 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王衍 ,前蜀的后主 《醉妆词 》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钱镠,吴越国创建者 《筑塘》 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平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句》 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 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 传语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 《没了期歌》 没了期,没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 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 上面兄弟说的李存勖也善于写词,另外他侄子秦王李从荣写的也不错。 总体来看,五代帝王武夫较多,能写诗词真的是少数了,传世的更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亡国之君。 下面是一个目录随便,看看吧,按图索骥,因为实在是整理写起来太累了,而且写的大多不好。有空再说。 后唐庄宗李存勖:词三首。 南唐烈祖李昪:一首。 吴越王钱镠:十八首。著名的有:《筑塘》。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二首。 吴越忠献王钱弘佐:三首。 闽王王昶:一首。 前蜀高祖王建:一首。 南唐中主李璟:诗作一首、词作四首。 南唐后主李煜:诗十八首;词三十多首。著名的主要有《虞美人》等。 =================================================== 又搜来一个 吴越国王钱俶 诗寄赠 四明宝云通法师 海角复天涯 形分道不赊 灯青读圆觉 香暖顶袈裟 戒比珠无颣 心犹镜断瑕 平生赖慈眼 南望一咨嗟 其一 相望几千里 旷然违道情 自兹成乍别 疑是隔浮生 得旨探玄寂 无心竞利名 茆斋正秋夜 谁伴诵经声 ----------------------- 再补 王衍 《甘州词》 画罗衫子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流落在风尘。 ---------------- 继续补 钱元瓘 吴越文穆王 《送十七哥》 莫记年华隐水中,忽於此日(者见)灵踪。三天瑞气标金相,五色龙光俨圣容。节届初秋兴典教,时当千载庆遭逢。仙冠羽服声清曲,共引金台入九重。 钱弘佐 吴越忠献王 《佳辰小讌寄越州七弟湖州八弟》 角黍佳辰社稷宁,灵和开讌乐群英。樽前只少鴒原会,百里江城隔二城。 《谒宝塔回赐僧录》 佛日辉光最有灵,真身宝塔镇吴城。千寻独拔乾坤耸,八面齐含日月明。几曲朱栏瞻海浪,长时金铎振风声。祷\祈祇愿苍生泰,更仗高僧法供精。 钱弘倧 忠逊王 《登卧龙山偶成 》 暮山重叠势崔嵬,溢目清光入酒杯。几处烧残红树短,一帆航尽碧波来。安民未有移风术,徵句惭非梦锦\才。四望楼台无限景,槛前赢得且徘徊。 钱弘俶(钱俶) 忠懿王 《金陵 》 不用论京口,先须问石头。虎山终自伏,带水漫长游。青盖曾彰谶,黄奴肯识羞。分明前鉴在,刚地弄戈矛。 《小窗》 粉云牙贴小窗凉,坐见澄波泛夕阳。 更待夜深方有意,半轮新月上重床。 《宫中作》 廊庑周遭翠幕遮,禁林深处绝喧哗。 界开日影怜窗纸,穿破苔痕恶笋芽。 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 谢公未是深沉量,犹把输赢局上夸。 《过平望》 风静度长川,清吟倚画船。 未分山有树,惟见水连天。 沙嘴牛眠草,波心鸟触烟。 宵征还有兴,皎皎玉轮圆。 --------------------------------------------- 续补 赵匡胤 《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王建 前蜀建立者 《赠别唐太师道袭》 丱岁便将为肘腋,二纪何曾离一日。 更深犹尚立案前,敷奏柔和不伤物。 今朝荣贵慰我心,双旌引向重城出。 褒斜旧地委勋贤,从此生灵永泰息 =============================== =============================== 小议 王建、李昪、赵匡胤、钱镠等开国君主,生为武夫,起于行伍之间。他们的诗歌,并不工于雕琢,然咏物谕人,或叹江山多娇,或留意国家民生,自有一股英雄气在。 反观,王衍、孟昶等亡国之君,阴柔艳俗,作小儿女态,不愧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亡国前的李煜亦不过如此,难怪身死国灭。李存勖大功告成后宠信优伶,做出的词竟也如此,怪不得其兴也速,其亡也速。
反正语相声词反正语
相声文本 对口相声 反正话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66 表演者:马季 唐杰忠甲: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 乙:对 甲:相声演员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这相声演员啊!最擅长说长笑话,短笑话,俏皮话,反正话。 乙:这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啊 甲:相声 演员啊,脑子得聪明。灵机一动马上通过嘴就要说出来, 乙:对对对对 甲:嘴皮子也要利索 乙:是啊 甲:像您这个 乙:我特别合适 甲:什么合适啊,这嘴唇,像鞋低子似的! 乙:有那么厚嘴唇子吗? 甲:像你这嘴说相声不合适, 乙:谁不合适啊,告诉你,脑袋聪明 甲:是啊 乙:嘴皮子利落, 甲:你啊 乙:说什么都行! 甲:你别吹,我当着个位老师和同许我来考考你,咱们来一段反正话 乙:什么叫做反正话呢? 甲:就是我说一句话,你把这句话翻过来再说一遍,能说上来就算你聪明! 乙:咱们可以试试 甲:说来就来,我的桌子 乙:。。。。。。 甲:我的桌子 乙:我的桌子 甲:唉,你怎么这么笨啊,我说我的桌子,你就要说我得子桌 乙:哦,我明白了 甲:明白啦!下面我们开始。从头说到脚!看你反映怎么样啊! 乙:没问题! 甲:我脑袋 乙:我呆脑,我呆头呆脑的啊! 甲:我脑门子, 乙:我没脑子! 甲:我眼眉 乙:我没眼! 甲:我眼珠 乙:我猪眼,不像话啊! 甲:我鼻子 乙:我子鼻 甲:我鼻梁子 乙:我量鼻子, 我量他干吗啊! 甲:我觜! 乙:。。。。。。 我咬你! 甲:咬我干什么啊! 乙:这一个字的怎么翻啊! 甲:那依您的意思呢? 乙:得说字儿多的 甲:哦,字多一点,好了!我觜里又牙 乙:我牙里又觜,我成妖怪了!你换的词儿行不行啊, 甲:不说这个啊?咱们报一回小说人物! 乙:哪不小说呢? 甲:咱们就报一回《西游记》里得人名。 乙:您来吧! 甲:我是唐三奘 乙:我是奘三唐 甲:我是猪八戒 乙:我是戒八猪 甲:我是沙和尚 乙:我是和尚三,我怎么又成三个和尚了! 甲:我是孙猴子 乙:我是猴孙子!你说点好的! 甲:点好的,咱俩逛逛花园,报报花名 乙:逛花园?那好啊 甲:可在逛花园之前我有一个要求, 乙:什么要求! 甲:速度要比刚才快一点另外要带上动作。 乙:带动作我会啊,是这样吗(参着甲,像恋人一样在舞台上走一圈) 甲:什么啊!我是说在逛花园的时候要用这两个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得美一点,得这样(动作),会吗? 乙:没问题,我这人最会美了! 甲:那咱们现在开始啊 乙:好 甲:我逛花园 乙:我花园逛 甲:我是牡丹花 乙:我是花牡丹 甲:我是芍药花 乙:我是花芍药 甲:我是茉莉花 乙:我是花茉莉 甲:我是狗尾巴花 乙:我是花尾巴狗 《对春联》(对对子)——李德钖 张寿臣传本甲 要说你们艺人还真有点学问。乙 怎么看得出来呢?甲 我听你们这大鼓词挺文明,里边有不少学问呢。可相声就差点了!乙 你还别看不起我们艺人,你要真有学问,咱们连连句,怎么样?甲 噢,咱俩人在这儿对一回对子,那可不行!乙 怎么不行?甲 回头我出个上联,您对不上下联来,显着我窝您,我不落这个。乙 嘿!你准知道我对不上下联啊!甲 您比我年长,我要把您气个好歹的,这也不合适呀!乙 别说了!你不是怕我对不上下联吗?这么着,我出上联,您对下联,这回行了吧?甲 哎呀!这当然要比我出上联要保险。不过,您得告诉我,今天都准备出那几付上联?乙 干嘛?甲 我心里得有谱啊!乙 噢,你那意思得出常见的,常说的,我的上联要是“忠厚传家久”。甲 我这下联是“诗书继世长”。乙 我出上联“趁心生意源头活水”。甲 我对“得志经营锦上添花”。乙 “买卖兴隆通四海”。甲 “财源茂盛达三江”。乙 “本固枝荣”。甲 “根深叶茂”。乙 “上天言好事”。甲 “回官降吉祥”。怎么样,对答如流吧?乙 俗不可耐。就这个啊,两字。甲 合格。乙 不算!甲 白对了!乙 这都是街面上常见的,谁对不上来啊?咱得来点难的,深的,新鲜的。甲 来点新鲜的行,可你要胡编也不算!乙 我干嘛胡编哪!我也不拿绝句吓唬人,咱靠的是经多见广,胸有城府,对起来得有个意思。甲 那咱拉线瞧活,您就出题吧!乙 这一说你还真是“冰出于水寒于水”。甲 您放心,“青出于蓝胜于蓝”。乙 这是哪儿上的?甲 荀子《劝学篇》,这就叫信手拈来,恰当巧妙。乙 我这是“雅室何须大”。甲 我这是“花香不在多”。乙 “曾经沧海难为水”。甲 “除却巫山不是云”。乙 “春蚕到死丝方尽”。甲 “蜡炬成灰泪始干”。乙 “鲍鱼之肆迎面臭”。甲 “芝兰之室扑鼻香”。乙 谁香?甲 谁臭?乙 你哪点香?甲 我哪点也不臭。乙 我不是说你,你别杯弓蛇影。甲 我不怕你说,何必欲盖弥彰!乙 你这是拾毛栏的上河边——多余!(谐音)甲 你这是怀里揣马勺——盛心!乙 还对哪!甲 怎么样?乙 这是小试锋芒,你再听这上联,“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甲 这怎么讲?乙 曼倩就是东方朔,是古代的乐人,滑稽善辩,我们说相声的就好比是东方朔的化身。所以是“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甲 你听下联“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乙 这个下联好。甲 这是说你们这唱大鼓的,好比是木皮散人贾凫西,说唱故事,打动人心。所以是“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乙 有意思。咱来点雅俗共赏的。甲 对,要俗不伤雅。乙 那你听这个:“热面茶”。甲 我对“凉米汤”。乙 我这热面茶可烫嘴。甲 我这凉米汤可祛暑。乙 再听这个:“粳米粥”。甲 我对“嘎巴菜”。乙 怎么还有嘎巴莱啊!甲 “梗米粥”是北京的,我这“嘎巴莱”是天津卫的。乙 我这梗米粥可以放糖。甲 我这嘎巴莱可以搁辣椒糊。乙 嘿!你再听这个:“马牙枣”。甲 我对“羊角葱”。乙 “马吃马牙枣”。甲 “羊啃羊角葱”。咱别老在吃的上转!乙 那在节气上找找。“一夜连双岁”。甲 我对“五更分二年”。横批是“大年三十”这有什么哪!你有新鲜的吗?乙 你听这个:“十五月半月不半”。甲 怎么讲?乙 农历每月十五,虽然是一个月过了一半,可是你看月亮是园的,所以这叫“十五月半月不半”。甲 嗯。听这个:“二九年终年未终”。乙 怎么讲?甲 每年腊月三十是除夕,到二十九也就是年终了,可离三十还差一天,这叫“二九年终年未终”。乙 那要赶上腊月是小进呢?甲 ……这不带小进!乙 听这个:“一夜五更半夜二更半”。甲 我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乙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甲 “三年一润,五年再润,阴阳无错无差”。乙 行啊!甲 那还用说,这叫“虽不中而不远矣!”乙 瞧这酸劲。还有哪!甲 你拣好的说。乙 “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甲 嚯!听着费解啊!乙 这才难对呢!甲 怎么?乙 这是拆字,一大不是念天吗?日月为明,良字加一个月字念朗。用这仨字组成一联对子是“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甲 好!你听下联:“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乙 怎么讲?甲 山石念岩,古木念枯,上此下木念柴,这就叫“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乙 还真是合情合理,我这有天有日有月。甲 我这有山有石有木。这就叫“虽不中不远矣!”乙 又来啦!咱们拿北京地名说几副对子。甲 地名也能对对子?乙 那怎么不行?苏东坡说过:“天下无语不成对”。甲 那您说吧!乙 你听“四川营儿”,有这地名吧?甲 有,这怎么对啊!乙 那就看你对北京地名熟不熟了!甲 地名熟也不一定对得恰当啊,您上联“四川营儿”我对“陕西巷儿”。乙 “一尺大街”。甲 有这地方儿吗?乙 有,就在杨梅竹斜街西头。甲 我对“半截胡同”。乙 在哪儿?甲 菜市口。乙 嗯。听这个“镇江上坎儿”。甲 我对“苏州下坡儿”。乙 我这仨地名合起来是个对子上联,“四川营一尺大街镇江上坎”。甲 我这儿合起来是“陕西巷半截胡同苏州下坡”。乙 好。是个下联。你再听这个:“黑塔寺不见黑塔”。甲 “白云观没有白云”。乙 “八里庄儿何足八里?”。甲 “三家店儿岂止三家?”。乙 “蚕池口养蜂夹道未见吐丝酿蜜”。甲 “火把场喇嘛胡同怎能吹气冒烟”。乙 “小王庄上梨栈南市三不管”。甲 又改天津地名了。你听“大红桥前鼓楼西开咸水沽”。乙 行,行!真有两下子。甲 还有好的吗?乙 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甲 我对“短长虫缠绕矮高粱”。乙 “汉瓦当文延年益寿”。甲 “周铜铸字富贵吉祥”。乙 “道旁麻叶舒青掌”。甲 “池内荷花攒粉拳”。乙 “道旁麻叶舒青掌,要甚要甚?”。甲 “池内荷花攒粉拳,打谁打谁?”。乙 “土城土环城成土”。甲 “金镜金熔镜竟金”。乙 “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甲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乙 我这可有讲儿。甲 我也能解。乙 我这墨童是古代给念书的公子伴读的书童。墨童一手研墨,一手擎着白面馍正想吃呢,一不小心,墨溅出来了,白面馍变成黑煤球了。所以是“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甲 我这是梅香往火炉里添煤,煤里有爆煤,“叭!”爆起来的煤渣正崩到梅香的两道眼眉上,所以叫“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乙 这要爆到眼珠里怎么办?甲 她戴着眼镜呢!这不能找真儿。乙 咱们这回,先解后对,我说一件事:我有个男孩,我叫他童子,他拿竹杆打落了院里梧桐树的桐子,他挺高兴。甲 你说这个干嘛?乙 这就是一个对子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落”。甲 我对下联也得先说个事。我这是我们街坊的一个小女孩儿,我管她叫丫头,她爱啃鸭子的头,可她又嫌咸。这就是你那对子的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咸”。乙 瞧这劲费的!甲 你把压箱子底的拿出来。乙 你再听这个:“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甲 “水牛下水水漫水牛腰”。乙 “犬行雪地梅花五”。甲 “鸡踏霜桥竹叶三”。乙 “鸡犬过霜桥,梅花衬竹叶”。甲 “侯马行雪地,佛手配香橼”。乙 “厅前种竹先生笋”。甲 “庙后栽花长老枝”。乙 我能改字。甲 我也能改字。乙 我这笋不是竹笋,是损坏的损。甲 我这枝不是花枝,是知道的知。乙 怎么讲呢?甲 你先讲。乙 有一个教书的先生,他给人家教家馆,庭院里有儿棵嫩竹,先生老拿手晃悠它,一不留神,把人家的竹子损坏了!这么个“厅前种竹先生——损”。甲 那位先生这么手碎啊!我这是一座和尚庙,小和尚爱养花,就在庙后栽了一块花地,芳草如茵,多好啊,师兄把这事告诉长老,长老说,我已经知道了!这叫:“庙后栽花长老——知”。乙 这位长老倒好说话儿。“河内荷花和尚采去何人戴”。甲 “市上柿子师傅买去是谁吮。”。乙 吮啊!甲 喝糖罐儿嘛!你还有好的没有?乙 听这个,“"南大人向北征东讨西战”。甲 “春掌柜卖夏布秋收冬藏”。乙 我是东西南北。甲 我是春夏秋冬。乙 “学生看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甲 这是怎么回事?乙 小孩数房檐上的瓦。甲 噢。我对“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乙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扇上下”。甲 “后车前辙两轮左右走高低”。乙 我是北雁往南飞。甲 我是后车走前辙。乙 我是双翅东西——甲 我是两轮左右——乙 我这扇上下——甲 我这走高低——高低即是上下,上下即是高低,这叫“虽不中不远矣!”乙 又来了!你先别得意,还有难的!“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甲 这是对子还是绕口令啊!乙 “绕口令”干嘛?这都有讲啊?甲 怎么个“佛手献佛”?乙 我说的这佛,是西藏来的喇嘛活佛,我这佛手是水果店里卖的那种佛手。活佛接过来一闻清香无比,挺喜爱,这叫“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甲 听下联。“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乙 你这有讲吗?甲 有啊!乙 你这鸡眼是鸡的眼睛吗?甲 拿鸡的眼睛喂鸡,那得多少只鸡啊!是修脚的修下来的鸡眼。乙 好嘛!甲 拿这种鸡眼喂,鸡能满意吗?鸡这一睁眼,看看有什么吃的,拿嘴一鹐,咳!臭的!这就叫“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乙 干脆,咱再来一副绝对,你要能对上来,我就服你。甲 我能对上来,就不算绝对!乙 你别少年气盛,听着,“朱门酒肉臭”。甲 “路有冻死骨”。这叫绝对啊!这是杜甫的诗。乙 我知道,咱就把这两句的意思用到现在说一副对子。甲 这可个别,您说上联:乙 “阔大爷,上饭庄,花天酒地,猜拳行令,得意,得意得很!”甲 我对“穷苦人,走河坝,愁眉苦脸,满腔悲愤,哎唷!哎唷!哎唷!”乙 这是干嘛?甲 扛大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