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交叉夹杂,参差不齐”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 良莠不齐
拼音: liáng yǒu bù qí
解释: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4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举例造句: 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
成语: 犬牙交错
拼音: quǎn yá jiāo cuò
解释: 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出处: 《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举例造句: 这两个国家的边界线犬牙交错。
成语: 犬牙相制
拼音: quǎn yá xiāng zhì
解释: 制:牵制。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
出处: 《史记·孝文帝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举例造句: 唐初府兵最盛,后变为藩镇,虽跋扈不臣,而犬牙相制,终藉其力。
成语: 混淆是非
拼音: hùn xiáo shì fēi
解释: 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出处: 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举例造句: 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结帮营私,横行霸道。
成语: 混淆视听
拼音: hùn xiáo shì tīng
解释: 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出处: 《三国志·袁尚传》裴松之注:“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贻误后生矣。”
举例造句: 那些人经常故意混淆视听,影响很坏。
形容交叉夹杂参差不齐的成语
良莠不齐bailiáng yǒu bù qí解释莠:狗du尾草,zhi很象谷子,常dao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回,混杂在一答起。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结构主谓式。用法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作谓语。正音莠;不能读作“xiù”。辨形莠;不能写作“秀”。近义词混淆视听、混淆是非反义词泾渭分明辨析~和“参差不齐”都有不整齐的意思。但~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参差不齐”是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当指人时是指水平不一。例句改革开放时期;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
关于交叉的成语
没有5261 什么什么交4102叉 的四字成语,叉 在第四位的1653成语只有2个: 版1、七步八叉 qī bù bā权 chā 解释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才思 2、笑面夜叉 xiào miàn yè chā 解释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出处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内心狠毒的人 近义词笑面虎 例句他这个笑面夜叉不好对付。
形容交叉的成语
错综复杂 [cuò zōng fù zá] 生词本基本释义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出 处《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形容交错的成语
觥筹交错、纵横交错、履舄交错、杯觥交错、盘互交错、阴阳交错、犬牙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