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欲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欲什么什么不什么成语

欲什么什么不什么成语

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自:《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欲什么不什么,成语

欲速不达。。。

什么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1、白黑不bai分

成语拼音:dubái hēi bù fēn

成语zhi解释:比喻清浊dao混乱,是非不明

成语出处:东汉回 班固《汉书 刘向传》答:“今贤不肖浑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2、抱负不凡

成语拼音:bào fù bù fán

成语解释: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3、鄙夷不屑

成语拼音:bǐ yí bù xiè

成语解释:鄙夷:轻视,看不起;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看不起

成语出处: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4、闭门不出

成语拼音:bì mén bù chū

成语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5、变化不测

成语拼音:biàn huà bù cè

成语解释:测:测量,估计。变化无常,无法预料

成语出处: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一动不动、一窍不通、一成不变、一蹶不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6364振、一尘不染一、一动不动 [ yī dòng bù dòng ] 解释形容毫不移动。出自瞿秋白 《那个城》:“那些树影--沉沉的垂枝,一动不动覆着默然不语的大地。”二、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出自:茅盾《子夜》六: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三、一成不变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释: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翻译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所以君子尽心尽力。四、一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解释: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出自:梁斌《红旗谱》四十二: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五、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出自: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翻译:如果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地不落脚,随着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非常清洁、干净不沾染佛身。

什么不什么什么的成语疯狂猜成语

事不关己

1、解释bai: 事情同自己du没有关zhi系。

2、出处: 《曹雪芹dao别传》:“当时的风专气是谨言慎行,属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盖不由己

1、解释: 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2、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什么欲什么什么的成语有哪些词语

利欲熏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5643536心 拼音:lì yù xūn xīn 解释: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国好骏马,尽为王良。” 示例:故凡进此阵内,为其蛊惑,若稍操持不定,~,无不心荡神迷,因而失据。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 近义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反义词:克己奉公、大公无私 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惟利是图 人欲横流 拼音:rén yù héng liú 解释:人欲:人的欲望嗜好;横流:泛滥的意思。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示例:积疲若反极,反使~,一发而不可止。(清·谭嗣同《仁学》第二十二章)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社会风气败坏蛇欲吞象 拼音:shé yù tūn xiàng 解释: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贪图不足,谓之~。”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专欲难成 拼音:zhuān yù nán chéng 解释: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示例:古人有言:“众怒难犯,~。”沪上罢市,即其见端也。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厢情愿难以成事死欲速朽 拼音:sǐ yù sù xiǔ 解释:指人死了以后尸体腐朽得越快越好。人死入土为安。 出处:《礼记·檀弓上》:“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示例:并掘发殷贵妃墓,毁去碑石,怪不得先圣有言,丧欲速贫,~。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二十回 贪欲无厌 拼音:tān yù wú yàn 解释:犹言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 示例:蒲韧《二千年间》:“他们又终于成为从内部来腐蚀整个统治集团的~的蛀虫。” 近义词:贪欲无艺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贪欲无艺 拼音:tān yù wú yì 解释:欲:欲望;艺:标准、准则,引申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的欲望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出处:《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近义词:贪贿无艺 语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人叔向去拜访卿韩宣子。韩宣子说他名义上是卿而实际上财富很少,叔向向他祝贺,他感到奇怪。叔向说以前栾武子做上卿时家里只有一个仆人和百十顷田,人们都尊敬他,而他的儿子桓子继卿位贪财受贿,差一点招来杀身之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