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成语有哪些
见的成语有:显而易见、司空见惯、重见天日、拨云见日、见死不救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6465、视而不见、可见一斑、见微知著、捉襟见肘、见异思迁、真知灼见、立竿见影、明心见性、见义勇为、数见不鲜、一见钟情、图穷匕见、各抒己见、囿于成见、远见卓识、层见叠出、推诚相见、相见恨晚、一针见血等等。
一、显而易见[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释: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出自: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这是很明显的的事情,从来没有一个人去辩驳它。)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
二、司空见惯[ sī kōng jiàn guàn ]
解释: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官位很大的李绅对这样的场景已经见得多了,但作为小小的苏州刺史对此情此景却不得不大发感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三、重见天日[ chóng jiàn tiān rì ]
解释: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出自: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杂赋·序》:“一入真州,忽见中国衣冠,如流浪人乍归故乡,不意重睹天日至此。”(一到真州,突然看到我大明的服饰,如同流浪外乡的人倜然火来故乡,没想到在这里重见光明。)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
四、见死不救[ jiàn sǐ bù jiù ]
解释: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出自: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你做的今见死不救,羞见这桃园中杀马宰乌牛。”(你们现在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见到这桃园中杀马宰黑牛不惭愧么。)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冷酷无情
五、视而不见[ shì ér bù jiàn ]
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自:《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思不在这里,睁着眼却没看见,耳朵去听去听不见,吃起来也不知道其中的味道。)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见中从组成语是什么
不见经传bai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du范的著作。经传上zhi没有记dao载。后常指人没有版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权据。 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苍蝇见血 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贪婪。 层见叠出 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察见渊鱼 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重见天日 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可见在中间的成语有哪些
可见在中间是没有的
但是有在开头和尾部的,如下:
1、见可而进[ jiàn kě ér jìn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96432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汉·荀悦《汉纪·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有把握就行动
2、可见一斑[ kě jiàn yī bān ]: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示例:以酗酒狎妓之微嫌,遂没其困苦艰难之功业,清朝之赏罚不均,~。◎《清朝野史大观》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近义词:管窥一豹、 管窥一斑、 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 管中窥豹、 窥豹一斑
3、了了可见[ liǎo liǎo kě jiàn ]:了了: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见。
出自:金·元好问《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4、了不可见[ liǎo bù kě jiàn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出自:明·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见”字在成语中读xian的有哪些(根据第
图穷匕见2113
图穷匕见[ tú qió5261ng bǐ xiàn ]
释义4102
[ tú qióng bǐ xiàn ]
图:地图;穷:尽;见:1653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版后,真相或权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 处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例 句
他虚情假意一番之后,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拼音: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解释: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