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形容但的成语 形容“虽然只有一点点 但也比没有好”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虽然只有一点点,但也比没有好”的成语有哪些?

聊胜于无、来杯水车薪、屈指可数源、凤毛2113麟角、微乎其微。

形容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的成语有哪些?

1、谈何容易 [ tán hé róng yì ] 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6562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出 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回:说的,谈何容易,他肯由你要回,方才不带他们去了。 翻译:你说起来觉得容易,但是做起来不那么简单,他要是肯给你,刚才就不让人带走了。2、谭何容易 [ tán hé róng yì ] 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出 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盖做一富人,谭何容易,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翻译:想要富贵哪有那么容易,肯定要费尽心力思虑几十年才可以。3、知易行难 [ zhī yì xíng nán ] 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出 处:《尚书·说命中》:言知之易,行之难。翻译:说一件事情很容易,但是真的要行动起来就难了。4、知之非艰 [ zhī zhī fēi jiān ] 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出 处:《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翻译:理解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5、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 zhī zhī fēi jiān,xíng zhī wéi jiān ] 惟:惟独。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出 处: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想起古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一句话上来,真不免要汗流浃背了。”

形容非常完美但又有些缺陷的成语

白璧微瑕来是一个汉语源成语,

拼音是:baibái bì wēi xiá,

释义:比喻很du好的zhi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美中dao不足。

成语正音:瑕,不能读作“jiǎ”。

成语辨形:璧,不能写作“壁”。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出处:南朝梁文学家萧统(即昭明太子)对陶渊明的《闲情赋》却多有微词,认为此赋"劝多于讽",是《陶集》中的败笔,实不可取,是谓"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

扩展资料:

近义词——瑕不掩瑜

瑕不掩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xiá bù yǎn yú。意思是玉上的疵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彩。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出自《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例:只要人的本质是好的,即使有点小毛病也瑕不掩瑜,无可厚非。

或者,可以表达一个事物本不完美,却因为缺憾和瑕疵而美好。

例:瑕不掩瑜,含瑕适而不掩其芒光。(桑霓·《水中有只瑜做的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璧微瑕

形容很累但是很开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很累但是很开心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6564的成语:苦中作乐、苦尽甘来、乐此不疲、先苦后甜、乐以忘忧。1、苦中作乐解释为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出自:《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饶你这般管教他,真是没有一刻的闲空工夫,没有一些快乐的肠肚;他还要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使促狭,弄低心,无所不至。”示例:一个人要有苦中作乐的勇气。2、苦尽甘来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甘:甜,比喻幸福。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出自: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示例:辛勤工作好几年后,琼斯先生终於可以苦尽甘来了。3、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出自: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示例:有的演员身边一些小花絮,经意不经意地一被传播,名声大振,新闻界、追星族乐此不疲。4、先苦后甜指只有先经历苦难然后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用于鼓励人们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示例:苦丁茶细细品来其实是先苦后甜,很好喝!5、乐以忘忧把忧愁当作快乐来对待出自: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示例:为正是这种修养美学,才使得孔子具有“乐以忘忧”的情怀和精神境界。

形容事情虽然小,但也很重要的成语有哪些?

以小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93738见大、水滴石穿、可见一斑、举足轻重、见微知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