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染指垂涎、染苍染黄、染丝之变、染指于鼎、染旧作新、染翰成章、染翰操觚、染神乱志、染神刻骨、染化而迁、染须种齿、染丝之叹、染蓝涅皂、染风习俗、染翰操纸、染蓝涅皁
“染”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染苍染2113黄
拼音: rǎ5261n cāng rǎn huáng
解释: 苍:4102青色。比喻变1653化不定,反复内无常。
出处: 《墨子容·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2.染风习俗
拼音: rǎn fēng xí sú
解释: 指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出处: 《云笈七签》卷五六:“五气者,随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风习俗,所以变化无穷,不惟万数。”
以染开头的成语
染苍染黄 苍:青色bai。比喻变化不定,反du复无常。 染风习俗zhi 谓受风俗影响dao而有所习染。回 染翰成章 谓提笔成文答。 染旧作新 谓改头换面,以旧充新。 染蓝涅皁 谓胡乱涂抹。涅,染;皁,黑色。 染神刻骨 犹铭心刻骨。谓感受深切。 染神乱志 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染丝之变 《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染须种齿 染须发,镶假牙。以之掩饰衰老。 染指垂涎 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染指于鼎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染蓝涅皂 〖解释〗指胡乱涂抹。涅,染;皂,黑色。
染字开头成语大全
染字开头成语大全 :染丝之叹、染神乱志、染神刻骨、染蓝涅皂、染翰操觚、染化而迁、染苍染黄、染风习俗、染须种齿、染旧作新、染翰操纸、染指于鼎、染蓝涅皁、染丝之变、染指垂涎、染翰成章
带染成语有哪些
耳濡目复染濡:沾湿;染制: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bai睛经常看到,不知du不觉地zhi受到影响。dao
烘托渲染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目濡耳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染苍染黄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纤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
病染膏肓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不染一尘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操觚染翰觚,木简;翰,长而硬的鸟羽。指写作。
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出污泥而不染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恶尘无染指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
飞文染翰挥笔疾书。
六尘不染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目染耳濡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同“目擩耳染”。
染的成语
染的成语:染翰成章、无一尘染、染丝之叹、染旧作新、日濡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26537月染。
1、染翰成章 [ rǎn hàn chéng zhāng ]
出自: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染翰成章,自然高妙?”
解释:指提笔成文。拿起笔就能写成文章,所以是很厉害的。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2、无一尘染 [ wú yī chén rǎn ]
出自:唐·田颖《揽云台记》:“一尘不染,万念胥空。”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3、染丝之叹 [ rǎn sī zhī tàn ]
出处:《墨子·所染》:“见染丝而叹曰:‘染于苍则苍。’”
解释:把绸缎放在颜料里,颜色发生了变化。比喻本来相同的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成不同的事物。看见人们因受环境影响而改变,感叹在什么样的环境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人。
4、染旧作新 [ rǎn jiù zuò xīn ]
解释:指改头换面,以旧充新。
出自:宋·李斠《答黄著作书》
近义词:弄虚作假
5、日濡月染 [ rì rú yuè rǎn ]
宋·李斠《答黄著作书》:“染旧作新,尽为名士矣?”
解释: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都是一些名士。
成语接龙:染翰成章 章句小儒 儒雅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