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一指动的成语 上面一个手指头下面一个动字 疯狂猜成语 什么动...

上面一个手指头下面一个动字,疯狂猜成语,什么动的成语

食指大动bai

拼音:shí zhǐdu dà dòng

成语解释:原zhi指有美味可吃的dao预兆,回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答子。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成语繁体:食指大动

成语用法:食指大动作谓语、定语;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例子:食指大动的预兆不一定准。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人送给郑灵公几只大甲鱼,大夫子公听到消息,对公子归生说只要他食指大动就有美食可吃。公子归生与子公一起去赴甲鱼宴,郑灵公十分反感他,就让侍从故意不分给他甲鱼。子公扔掉盘子,用食指蘸点汤尝了尝。

一个手指和一个动字是什么成语?

正确答案是食指bai大du动。看图片我们发现,动zhi字很大,而且动字上dao面伸出的手指版是食指。所权以答案就是食指大动了。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出自:《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一个手指下面一个动字是什么成语

答案是食指大动。

发音:shí zhǐ dà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53230 dòng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

解释:食指大动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也指形容眼前有一些美食,正准备好好享用的情况。

相关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有两位公子,一个叫公子宋,一个叫子家。一天早晨,他们一起上朝时,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一下,他便跟子家说:"看来今天又要有好吃的了,不知道今天可以尝到什么美味?"

就在子家半信半疑时,听见内侍向厨房说:"昨天楚国派人送来一只大鳖,郑灵公下令煮来让文武百官一同品尝。"

两人听到这番话,不禁笑了起来。郑灵公问他们什么事情如此开心,子家赶紧向郑灵公说明公子宋食指挑动果然灵验之事。

郑灵公听完后,也笑了笑说:"公子宋的食指灵不灵,还得通过我这一关呢!"

后来鳖羹分配到公子宋时刚好分完,郑灵公就大笑说:"这回你的食指不灵了吧!"

没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郑灵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里,沾汤来尝一下,并说:"谁说我的食指不灵,我不是尝到美食了吗?"(这就是"染指"的来历)

郑灵公看到公子宋在文武百官面前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藐视国君的权威,非常生气。此时,郑灵公已心生杀意。后来借着一些理由,郑灵公想要派人把他给杀了,没想到公子宋先发制人,杀了郑灵公。公子宋一定没有料到,他灵验的食指虽然让他品尝到了美食,却也让自己最后背负了弑君的恶名。

为什么公子宋只是用手指"沾染"了一下鼎中的鳖汤,郑灵公就差点把他杀掉呢?这是因为鼎在先秦是权力的象征,任何人不经君王的允许随意沾取鼎中之物,就是对君王权力的觊觎,是对统治地位的挑战。

因此,人们用"染指"来比喻牟取非分的利益。这场变故后,郑国大乱,公子宋最终也被杀,暴尸于朝。

带有指动的成语有哪些

食指大动shí zhǐ dàbai dòng解释原du指有美味可zhi吃的预兆,后形dao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专的样子。出属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结构主谓式成语例句食指大动的预兆不一定准。

带有指和动的成语

食指2113大动 [shí zhǐ dà dòng] 生词本基本释义原指5261有美4102味可吃的1653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版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权出 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带指和动的成语有哪些

食指大动 [shí zhǐ dàcopy dòng] 生词本基本释2113义原指有美味可吃5261的4102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1653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出 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