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补锅的成语 谁能给我来一批搞笑四字成语 像盘古开苞 女娲补锅...

谁能给我来一批搞笑四字成语 像盘古开苞 女娲补锅一类的。

牛拦织女, 九屎一身 ,倩女幽会 ,嫦娥奔丧,日理万鸡 , 猩猩点灯 ,天赐良鸡

锅字拆开挂上一元钱的成语?

砸锅卖铁bai

拼音: zádu guō mài tiě

解zhi释: 砸了锅去dao卖废铁。表示穷极无内聊,不留后路。也比容喻把所的都拿出来了。

出处: 刘绍棠《蒲柳人家》八:“老人家真当是儿媳妇有了喜,满街满巷奔告亲朋好友,说她只要抱上孙子,哪怕砸锅卖铁,典尽当光,也要请亲朋好友们吃一顿风风光光的喜酒。”

举例造句: 欠你的账,即使砸锅卖铁我也要给你还上。

拼音代码: zgmt

歇后语: 补锅的当当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变卖家产

英文: break pot and sell scrap (not hesitate to sacrifice one's all)

形容花鼓戏的词

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2113一部分.它是湖南、5261湖北、安徽、 广东4102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1653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而已. 湖南有: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19个湖南地方戏剧剧种. 花鼓戏又名挑香担,属小戏,因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农民喜爱。传统剧目有《还披风》、《庵堂相会》、《卖草囤》、《秋香送茶》、《红玉》、《乌镇北栅头》、《陆雅臣卖妻》、《尼姑庵里卖草药》、《磨豆腐》等,大多是以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传闻旧事为原型改编的。 花鼓戏在清末曾被禁演。1952年,崇德县文化馆帮助部分老艺人组建民爱花鼓戏小组,共12人。1959年12月,桐乡县文教局组建桐乡县花鼓戏剧团,有人员 30人。此后剧团屡有变更,或停或演,演员也有改行的,有回到农村的。1980年春,部分花鼓戏老艺人自愿结合组成民间性质的桐乡花鼓戏剧团,在农闲时节演出于桐乡、海宁、余杭、德清等地。1988年5月,受现代娱乐形式冲击,剧团停止演出。 湖南花鼓戏,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湖南花鼓戏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民间歌舞到对子花鼓直到能够演出一整本大戏这样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湖南花鼓戏曲调的发展,是采用当地山歌、民歌、哼歌为素材,发展成为几个基本曲调,应用于有简单情节的的戏剧之中,后由于戏剧情节的复杂化和人物思想感情表达的要求,原始曲调变成了有各种不同节奏的、能表现各种不同情感的、分别适用于男声或女声演唱的曲牌。从音乐发展的角度说,前辈花鼓戏艺人(民间作曲家),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运用“一曲多变”的规律,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曲调。并且相传了一套曲调发展的手法,他们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概括:如“变手法”、“改尾巴”、“换骨头”、“翻上去”、“落下来”、“把板眼扯烂或挤拢”等,实际上就是通过转调、变调、改变调式、音程移位、节奏扩展或者压缩等手法,来创造、丰富了花鼓戏曲调。所谓“变手法”,是转调与变奏的结合;“改尾巴”、“换骨头”是改变调式和骨干音;“翻上去”、“落下来”是音程上下移位;“把板眼扯烂或挤拢”就是节奏扩展或压缩。同时,他们也吸收了外省或者本省的其它民间音乐和其它剧种的音乐,为后代留下了宝贵财富。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过去,由于花鼓戏遭受封建迂腐势力的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花鼓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湖南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4类:1、川调,2、打锣腔,3、洞腔(即师公腔),4、小调。川调,源于山歌及民歌。按调式分为宫调式、羽调式两种,宫调式强调六级音,羽调式强调七级音,花鼓戏味特别浓厚。打锣腔源于哼歌及劳动号子,原来仅用锣鼓、唢呐伴奏,人声帮唱尾腔,得名打锣腔,现在基本上取消了这种帮腔形式。洞腔,源于师道音乐,所以,也称师公腔。川调、打锣腔、洞腔,统称为正调,正调的结构比较方整,大多以“对仗”或“起承转合”为结构形式,反复运用。小调是一些比较原始的民歌、山歌、城市小调和丝弦小调,表现情绪较为单一。某些小调发展较大,能表现多种情绪,编入了正调。 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多以表现劳动生活为主。湖南花鼓戏从劳动人民群众中来,丰富了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娱乐。

寻找成语(歇后语),很简单的,我就是一时脑残忘了

搬石砸脚bai拼音:bān shí zá jiǎo解du释:比喻zhi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dao己。示例内:刘婉蓉道:“我说了怕容你赌气,拂袖而去,那岂不自己~,得不偿失。” 卧龙生《镖旗》第二十六回近义词: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英文:be hoist with one's own petard

成语歇后语大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7623433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地狱里活命---难见天日 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 泥鳅过鱼网——无孔不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