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去字的成语中哪个是表示离开的
拂袖copy而去fú xiù ér qù注2113释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5261了。出处南朝4102宋·刘义庆《世说新语1653·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指袖而去。”举例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鲁迅《两地书·一三五》)近义词扬长而去反义词歇后语谜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扬长而去yáng cháng ér qù注释在模大样地径自走了。出处举例他没把话说完,就骑上车~。近义词拂袖而去、不欢而散反义词不期而遇歇后语庄稼老汉背木锨谜语护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带去和成的成语
去天尺五2113①谓与宫廷相近5261。②极言地势之高。去太去甚见“4102去泰去甚1653”。去末归本旧指舍弃工商业,回到农业生产上去。去本就末谓弃农经商。去本趋末见“去本就末”。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去故纳新犹言去旧迎新。去泰去甚去其过甚。谓事宜适中。语本《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粗取精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去暗投明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去伪存真排除虚假的、保留真实的。成败得失犹成败利钝。《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成败利钝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谓事情的结果好坏。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在此一举。”成败论人以成功或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成败兴废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成败在此一举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这桩事,任大责重,方才一口气许了公婆,~。” 成龙配套相关的事物、措施等配置在一起,形成完备的体系。成人之美成全他人为善的美名。《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善成全别人为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所成就,就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就不能有所成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自古道:‘~。’你好生记着我的话。”成千上万极言数量之多。老舍《神拳》第二幕:“做假事骗得了几个人,骗不了~的人。”成千成万见“成千上万”。成千累万见“成千上万”。成千论万犹言成千成万。形容数量极多。成己成物谓由己及物,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语本《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孔颖达疏:“言人有至诚,非但自成就己身而已,又能成就外物。”成也萧何败萧何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败也萧何’之语。”后以“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一卷:“~,某心上至今不平。”成王败寇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成日成夜整天整夜,日日夜夜。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姚雪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之理,略知一二。”成年古代犹言长期以来。成年累月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极言时间之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成竹在胸画竹子以前,心中先已有竹子的形象。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后以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佛作祖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成事不足,败事有馀不能把事情办好,只能把事情弄坏。成事不说对做过的事不再提它。《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成城断金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谓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十一回:“单枪独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的成语。”成则为王,败则为虏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成则为王,败则为贼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成风之斫同“成风斤”。成风尽垩同“成风斤”。成家立计犹言成家立业。成家立业成立家庭,建立家业。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原来廉锦枫曾祖向居岭南,因避南北朝之乱,逃至海外,就在君子国~。”成群打夥见“成群结夥”。成群作队见“成群结队”。成群逐队见“成群结队”。成群集党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来偷吃谷粟,才赶得东边的云,又向西边来吃。”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常与这些轻薄少年,~,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道上。”成群结夥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成群结党见“成群集党”。成团打块聚集成群。成帮结队犹成群结队。成双成对见“成双作对”。成双作对配成一对。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作对。”成算在心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索……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或派别。《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元史·苏天爵传》:“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而诗尤得古法,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明·焦竑《玉堂丛语·忠节》:“高逊志,元末侨寓嘉兴,好学问,为文深纯典雅,~。”
有哪些成语中包含“由”和“到”两字?
没有抄包含“由”和“到”2113的成语,含有“由”字的成语如5261下:
1、由4102表及里
拼音:1653 yóu biǎo jí lǐ
解释: 表:表面;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
出处: 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2、由中之言
拼音: yóu zhōng zhī yán
解释: 出自内心的话。
出处: 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3、咎由自取
拼音: jiù yóu zì qǔ
解释: 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出处: 《三国志·齐封等传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成语里带有一的有哪些?
傲睨一切 傲睨一世 安于一隅 百不当一 百不获一 百不失一 百不为多,一不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43934为少 百不一存 百不一贷 不拔一毛 百不一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背城借一 别创一格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抱成一团 背城一战 百动不如一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步调一致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管一二 不顾一切 百喙如一 百喙一词 别具一格 不拘一格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半解一知 别开一格 不堪一击 不可一世 表里不一 表里如一 百里挑一 伯乐一顾 百虑一致 表里一致 不名一格 不名一钱 百密一疏 不名一文 不能赞一辞 不能赞一词 毕其功于一役 不染一尘 不识一丁 白首一节 别树一旗 百世一人 百死一生 背水一战 别树一帜 百闻不如一见 百无一成 百无一堪 百无一能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并为一谈 百无一用 百星不如一月 报效万一 不屑一顾 冰心一片 不一而足 彼一时,此一时 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易一字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一撇 不值一驳 不赞一词 不值一顾 别置一喙 不值一钱 不直一钱 不值一哂 不直一文 不值一笑 别作一眼 成败在此一举 参差不一 尝鼎一脔 春风一度 沧海一鳞 沧海一粟 猖獗一时 巢林一枝 聪明一世 灿然一新 传诵一时 存十一于千百 串通一气 一清二白 一马平川 一蹴而就 一朝一夕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一筹莫展 一触即发 一触即溃 一锤定音 一蹴而就 一寸丹心一代风流一代楷模 一弹指顷 一刀两断 一得之见 一得之愚 一德一心 一定之规 一发千钧 一帆风顺 一反常态 一饭千金 一方之任 一飞冲天 一分为二一傅众咻 一改故辙 一概而论 一干二净 一鼓作气 一官半职 一哄而散 一呼百应 一狐之腋 一挥而就 一技之长 一家之计 一家之言 一见倾心一见如故 一见钟情 一箭上垛 一箭双雕 一箭之遥 一浆十饼 一介不取 一举成名 一举两得 一举之劳 一决雌雄 一蹶不振 一刻千金 一孔之见一来二去 一览无余 一劳永逸 一力承当 一了百了 一鳞半爪 一龙一蛇 一路福星 一路顺风 一落千丈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一脉相承 一脉相传一毛不拔 一面如旧 一面之词 一面之交 一鸣惊人 一暝不视 一命呜呼 一模一样 一木难支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一年半载 一念之差 一诺千金一拍即合 一盘散沙 一片冰心 一片焦土 一片汪洋 一贫如洗 一曝十寒 一气呵成 一钱如命 一窍不通一清二白 一清如水 一穷二白 一丘之貉一人之交 一仍旧贯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一日之长一如既往 一扫而空 一身是胆 一生一世 一石二鸟 一时半刻 一事无成 一视同仁 一室生春一手包办 一手托天 一手一足 一手遮天 一树百获 一丝半粟 一丝不苟 一柱擎天 一字褒贬 一字不苟 一字千金 一字一板 一字一珠 一不扭众
带以的成语有哪些
以守为2113攻、不以为耻、引以为憾、难以5261预料、以防不测、引以为4102耻、忘乎所以、慷慨以赴、不以为1653然、习以为常、一言以蔽、以死明志、以死相逼、以邻为壑、不以为意、以人为镜、无以复加、物以类聚、以小见大、好整以暇、长此以往、文以载道、以点带面、孜孜以求、以牙还牙、道路以目、俭以养德、以眼还眼、以蠡测海、出以公心、难以为继、降格以求、授人以柄、以暴易暴、慨当以慷、宽以待人一、以守为攻 [ yǐ shǒu wéi gōng ] 解释: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出自: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示例:我军决定暂时以守为攻,消耗敌人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突过河去,全歼敌人。 二、不以为耻 [ bù yǐ wéi chǐ ] 解释: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出自:邓析子《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示例: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三、忘乎所以 [ wàng hū suǒ yǐ ] 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示例: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四、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五、以邻为壑 [ yǐ lín wéi hè ]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示例: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从来不为别人着想,甚至以邻为壑。
带从成语有哪些
三从四德、改2113恶从善、从长计5261议、从一而终、何去何从4102等。1、三从四德解释1653: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译文:女人有三从的意义,没有专用的方法。所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丈夫死了从子。2、改恶从善解释: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出自:吴璿·清《飞龙全传》二十一回:“应该隐姓埋名,改恶从善,才是正理。”译文:隐姓埋名,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才是正确。3、从长计议解释: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僖公四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译文:慎重考虑、仔细商量,从长远的角度考虑。4、从一而终解释: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出自:西周·佚名《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译文:说妇女贞洁,从一而终的。5、何去何从解释: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译文:这一切,怎样做是吉,怎样做是凶?哪些该抛弃,哪些该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