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带打仗的成语 求形容上战场打仗时的词 成语。

求形容上战场打仗时的词,成语。

形容上战场打仗时的成语:惊心动魄、变化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56132多端、锣鼓喧天、气势磅礴、荡气回肠一、惊心动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译文:文章以华丽温暖,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以说几乎是一个字千金二、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解释: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三、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解释: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译文:早早来到北邙前面,只听的锣鼓喧天,那的军队不到三千,推出一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四、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出自:近代 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五、荡气回肠 [ dàng qì huí cháng ]解释: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出自: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译文:女儿娥长歌,声音合宫商,感动心动而已,荡气回肠。

描写打仗的成语

成语2113标题 成语解释 鞍马之劳 鞍马:鞍子和5261马,指长途跋涉或打4102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出处:明·许仲琳《1653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耳不闻兵戈之声,眼不见伐之事,身不受鞍马之劳,心不悬胜败之扰。”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兵闻拙速 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出处:《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不败之地 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出处:《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单枪匹马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倒置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斗而铸兵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同“斗而铸锥”。 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一本作“斗而铸兵”。 斗而铸锥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 解甲归田 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上册:“同时有些宿将,解甲归田以后,大起园林,广置姬妾,正在享福。”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临阵磨刀 临:到、快要;阵:上阵打仗。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临阵磨枪 临:到,快要;阵:阵地、战场;枪:指梭镖、长矛一类的武器。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临阵脱逃 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出处: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马入华山 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出处:《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能征惯战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匹马单枪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出处: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战不旋踵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知彼知己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如入无人之境 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出处:宋·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及一旦王伦张海等相继而起,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出处:《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对宗泽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带打仗的仗字的成语

仗马寒蝉、秉旄仗钺抄、寒蝉2113仗马、行侠仗义、使酒仗气、疏财5261仗义、仗义疏财、倚官仗势、4102仗节死1653义、仗义疎财、负气仗义、明火执仗、仗义执言、狗仗人势、仗气使酒、狗仗官势、仗势欺人、倚财仗势、轻财仗义、慷慨仗义、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有哪些形容打仗的成语?

1.成语: 马革裹尸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解释: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96334战场。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举例造句: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说。

2.成语: 白骨露野

拼音: bái gǔ lù yě

解释: 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出处: 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举例造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3.成语: 枪林弹雨

拼音: qiāng lín dàn yǔ

解释: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营兵往捕,不知虎穴所在,后乃得知某姓空舍中,相聚燃击,枪林弹雨中,虎乃毙。”

举例造句: 因为参加各种运动,是甚至于像这次一样,要‘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之苦’的。

4.成语: 炮火连天

拼音: pào huǒ lián tiān

解释: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楼上点札,旌旗蔽日,炮火连天。”

举例造句: 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5.成语: 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举例造句: 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求形容上战场打仗时的词,成语。

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虎入羊群,无人之境,余勇可贾,所向披靡

形容开战的成语

草木皆兵、围来魏救赵、运筹帷幄、自退避三舍、如火如2113荼、马革裹尸、势如破5261竹、调虎离山、4102兵荒马乱、枕戈待1653旦、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 、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骁勇善战、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风声鹤唳、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刀剑无眼、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腹背受敌、大获全胜、远交近攻、单枪匹马、秣马厉兵、招兵买马、人仰马翻、汗马功劳、战火纷飞、千军万马、冲锋陷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