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被刀扎的成语 用刀捅人的成语

用刀捅人的成语

两肋插刀。两肋插刀 ( liǎng lèi chā dāo )解释 :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一个袋子被一把刀从里扎破猜成语

图穷匕见2113发音 tú qióng bǐ xiàn 释义 图:地图;穷:5261尽;见:现。比4102喻事情发展到最后1653,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示例 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斯言。(叶圣陶《一个青年》) 近义词 东窗事发 原形毕露 反义词 显而易见

一个梁一个人被一把刀刺是什么成语

  一个2113梁一个人被一把刀刺是什么5261成语——悬梁刺股4102。  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1653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结构联合式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近义词悬头刺股  例句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英译tie one's hair on the house beam and jab one's side with an awl to keep oneself awake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一个锦囊被刀扎破猜成语

节外生枝jié wàbaii dushēng zhī[释义]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zhi。竹dao子应该在节外内生枝;节外生出杈枝来。容比喻在不应该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用作“节上生枝”。[语出]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着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正音] 节;不能读作“jiē”。[辨形] 枝;不能写作“技”。[反义] 一帆风顺[用法] 用作贬义。多指有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畅解决。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结构] 偏正式。[例句] 原先这事并不难办;可谁知又~;出了新的问题。[英译] create side issues

一个人在地上被刀刺出了血这是什么成语

杀身成仁shā shē2113n chéng rén解释5261成:成全;仁:仁4102爱,1653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内义而牺牲生容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结构连动式。用法用作褒义。现用来赞颂愿为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的人。一般作谓语、宾语。正音仁;不能读作“yín”。辨形仁;不能写作“人”。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辨析~和“视死如归”;都含有“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意思。但~含有“成全仁德”的主义;“视死如归”没有。例句(1)被捕以后;面对敌人的屠刀;~是我唯一的选择。(2)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总觉得那些~的烈士还活着。

一人逃跑背后有刀扎的成语

芒刺在背máng 2113cì zài bèi[释义] 芒刺:谷5261类壳上的细刺。4102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1653安、坐卧不宁。[语出]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正音] 芒;不能读作“wánɡ”。[辨形] 刺;不能写作“剌”。[近义] 如坐针毡 坐立不安[反义] 泰然自若 若无其事[用法] 常作“如”、“像”、“犹如”一类表比喻的词的宾语;也常作“感到”、“觉得”一类表感知的动词的宾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结构] 偏正式。[辨析] ~和“坐立不安”;都有“坐也不安;立也不是”的意思。但不安的原因有差别。~是由于心里惊慌害怕而不安;“坐立不安”是由于心事重重;心情焦虑或烦燥而不安。[例句] 丽丽害怕妈妈发现她打碎了花瓶;坐在椅子上~;如坐针毡。[英译] feeling uncomfortable[成语故事]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他年仅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史称汉昭帝。按照武帝的遗诏,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辅政,掌握朝廷军政大权:昭帝的寿命不长,21岁就死了。他没有儿子,于是霍光把武帝的孙子刘贺立为皇帝。后来,霍光发现刘贺生活放荡不堪,整天寻欢作乐,经与大臣们商量,把刘贺废掉,另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不过刘询也非常清楚,霍光的权势很大,自己的生死存废完全决定于他,因此对他很害怕。刘询即位后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去谒见祖庙。到了那一天,宣帝乘坐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霍光就坐在马车一侧陪侍,皇帝见霍光身材高大,脸容严峻,不由自主地觉得非常畏惧,惶恐不安,就像有芒刺在背上那样难受。此后,宣帝见到霍光,总是小心翼翼。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乘车时再也没有他陪侍,宣帝才感到无拘元束,行动自由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