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十的成语
成语有:
一目十2113行,一5261心一意,一日三秋,一丝不4102苟
二龙戏珠,二人同心,二三其1653德,二八佳人
三阳开泰,三从四德,三山五岳,三头六臂
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四海五湖,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福临门,五洲四海
六六大顺,六月飞雪,六畜兴旺,六出奇计
七步之才,七步成诗,七日来复,七长八短
八珍玉食,八仙过海,八方呼应,八斗之才
九江八河,九九归一,九五之尊,九霄云外
十全十美,十步芳草,十拿九稳,十年寒窗
扩展资料:
1、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示例: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举笔即便成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2、一心一意:[ yī xīn yī yì ]
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自:《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示例:所以彭官保便~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料理军需器械。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3、一日三秋:[ yī rì sān qiū ]
解释: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自:《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形容思念殷切。
4、二八佳人:[ èr bā jiā rén ]
解释: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出自: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5、五颜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示例:这在四川的拉夫史上是一桩奇迹,于是那些乡下人,哦了一声,立刻发出~的推测来了。 ◎沙汀《凶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品种繁多。
形容努力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努力的成语有:
一、夙兴夜寐 [ sù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765 xīng yè mèi ]
1.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2.出自:《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示例:可怜数载宫闱,克勤克俭,~,何敢轻为妄作,有黍姆训。
二、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1.解释: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2.出自: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3.示例:学习要锲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绩。
三、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1.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2.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3.示例: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
四、业精于勤 [ yè jīng yú qín ]
1.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2.出自: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学业精深在勤奋。
五、勤学苦练 [ qín xué kǔ liàn ]
1.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出自:秦牧《秘诀》:“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形容第一的成语
1.独占鳌头dú zhàn áo tóu成语解释鳌:传说中的大海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5656536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2.超古冠今chāo gǔ guàn jīn成语解释超:超出;冠:位居第一。古今第一,无人能比成语出处《宋书·羊玄保传》:“弈棋之妙,超古冠今。”3.首屈一指shǒu qū yī zhǐ成语解释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成语出处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4.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成语解释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5.冠绝一时guàn jué yī shí成语解释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成语出处《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形容工作的成语
脚踏实地、足履实2113地、一丝不苟、5261埋头苦干、废寝忘食一、脚踏实地 [ jiǎo tà shí dì ]解释4102:脚1653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出自: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译文:你曾经问邵康节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您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的人了。’二、足履实地 [ zú lǚ shí dì ]解释: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出自:元末 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译文:平时常说:我没有别的长处,只有能够脚踏实地做事情。三、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翻译:上司询问知道,看见世叔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升迁只是时间问题。四、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五、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出自:春秋.列子《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死亡所寄,不吃不睡的。
形容很真实的成语
童叟无5261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4102。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1653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与和有关的成语
与和有关的2113成语有和5261蔼近人、和蔼可亲、和璧隋珠、4102和而不唱1653、和而不同、和风细雨。回介绍如下:答
1、和蔼可亲,指一个人的修养很好,态度温和,容易接近,一般指老人。也可以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是指和气,谦逊。
2、和璧隋珠,和壁是和氏璧,隋珠是古传说中的夜明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
3、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出自《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意思就是说不坚持自己的说法,那么知道的也就很多。
4、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而不同”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它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5、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比如同志之间开展批评要和风细雨,不能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