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领通的成语 通的成语有哪些

通的成语有哪些

通的成语2113有:通风报信、钱可通神、手眼通天、通5261权达变4102 、政通人和。

1、通风报信 [ tōng fēng bào xìn ]

解释1653:风:风声。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出自:清·颐锁《黄绣球》第二十回

示例:他立刻掉头,抄横巷子赶回冼大妈的竹寮,打算给那几个共产党员~。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暗中传递消息

2、钱可通神 [ qián kě tōng shén ]

解释:有了钱连鬼神也可以买通。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出自:唐·张固《幽闲鼓吹》卷五十二

示例:大小荆条,先决四十,再发有司,从公拟罪,~,法难纵你。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3、手眼通天 [ shǒu yǎn tōng tiān ]

解释:比喻善于钻营,手腕不寻常。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4、通权达变 [ tōng quán dá biàn ]

解释: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自:《后汉书·贾逵传》

示例: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5、政通人和 [ zhèng tōng rén hé ]

解释: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示例:及擢守严陵,~,始从事于梨枣。

领的成语是有哪些

一言九2113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5261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4102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1653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带通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触类旁通 触类:2113接触某方面的5261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掌4102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1653物 串通一气 串通:相互勾结。一气:一个鼻孔出气。暗中勾结,互相配合 狗屁不通 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脉脉相通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八面圆通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博识多通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博通经籍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不通水火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财运亨通 亨:通达,顺利。发财的运道好,赚钱很顺利。 畅通无阻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有关于通的成语有哪些

绝地天通、四通八2113达、通力合作、通5261时达变、通行无阻、达权通变、融汇贯通4102、通身是胆、通衢大1653邑、通元识微、通文调武、一点犀通、官运亨通、不通文墨、通衢越巷、通幽洞冥、声气相通、通今博古、目达耳通、通宵守夜、通达古今、风通道会、旁通曲鬯、首尾贯通、通风讨信、通邑大都、淹会贯通、通风报讯、血脉相通、通脱不拘、通都大邑、通前彻后、一念通天、博通经籍、通儒硕学、声入心通、通衢广陌、一脉相通、达士通人、神通游戏、融释贯通、通衢大道、通文达理、串通一气、通忧共患、水泄不通、通共有无、融会通浃、通天彻地、格古通今、通前至后、里通外国、触类而通、通计熟筹、财运亨通、通天达地、互通有无、累世通家、通才硕学、文通残锦、万事亨通、识时通变、粗通文墨、通上彻下、通才达识、通功易事、通情达理、钱可通神、豁然贯通、通古达变、六通四辟、通变达权、老练通达、通宵彻夜、通南彻北、时运亨通、不通水火、目交心通、通文达礼、四通辐辏、八面圆通、各显神通、狗屁不通、指通豫南、

带“通”字的成语有哪些?

水泄不通,一窍不通,通2113情达理5261 ,神通广大 ,通风报信,四通4102八达。

有关于“通”的成语有哪些?

1、绝地天通

出处《尚书•吕刑》:“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4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释义:隔绝天与地的通路。

读音:[ jué dì tiān tōng]

例句:洪荒之战后圣皇绝地天通,封神之战后三界分立,如今末世之战已然来临,羸弱的人间界将何去何从?九阳继承上古圣皇道统,屠妖灭魔,斩仙弑佛,重演洪荒!

2、四通八达

出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释义: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读音:[ sì tōng bā dá]

例句:每个人大脑里的神经系统都是四通八达的,所以我们才能靠不同的神经体会到不同的感觉。

3、通力合作

出处《论语·颜渊》:“盍彻乎”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释义: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读音:[ tōng lì hé zuò]

例句:在这项科研活动中,我们必须通力合作,才能有最快的进展。

4、通时达变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释义: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同“通权达变”。

读音:[ tōng shí dá biàn]

例句:喜迎元宵,祝福接龙,好运接龙,预祝你:龙行虎步、步步高升、升官发财、财运亨通、通时达变、变废为宝。

5、通行无阻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逼汴、郑,江、淮路绝,朝贡皆自宣、饶、荆、襄趣武关。皋治邮驿,平道路,由是往来之使,通行无阻。”

释义: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比喻路上没有任何阻拦的东西。

读音:[tōng xíng wú zǔ ]

例句:我凭着一种职业的通行无阻的自信曲里拐弯地找到了他们的主管领导,但主管领导比他们更义正辞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