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农工字的成语 给.字开头的成语

给.字开头的成语

没有给字开头的2113成语,包含给字5261的四字词语有:声钟给赙4102、救过不给、给孤独园、口谐辞给

给拼音:1653gěi,部首:纟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笔顺:フフ一ノ丶一丨フ一

释义:

1、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2、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3、替,为:给大家帮忙。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给孤独园[gěi gū dú yuán]

佛教圣地名。

2、救过不给[jiù guò bù gěi]

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3、声钟给赙[shēng zhōng gěi fù]

鸣钟致赙。本谓办理丧事,亦为死亡的婉辞。

4、口谐辞给[kǒu xié cí gěi]

指言辞诙谐敏捷。

5、给口[gěi kǒu]

口才敏捷。

6、给施[gěi shī]

接济施舍。

7、应给[yìng gěi]

供给。

8、给粟[gěi sù]

发给粮食。

带是字的成语有哪些

莫衷一是、2113物是人非、实事求是、口是5261心非、如是我闻4102、老而不死是为贼、马首是瞻、不是1653冤家不聚头、自以为是、比比皆是、似是而非、一无是处、各行其是、唯利是图、浑身是胆、见风是雨、共商国是、回头是岸、头头是道、俯拾皆是、唯命是从、惹是生非、是是非非、

农字开头的词语

农字开头的词5261语 :农村、4102农业、农民、农户、农夫1653、农舍、农历、农学、农谚、农庄、农具、农事、农妇、农林、农活、农田、农人、农垦、农闲、农忙、农艺、农耕、农家、农机、农工、农畯、农扈、农植、农功、农穣、农军、农黄、农琐、农战、农稼、农馌、农泽、农草、农社、农帝

一派( )机四字成语有什么

没有“一派2113( )机”的成语,含“一派”的成语只有5261一个——4102一派胡言。一派胡言yī pài hú yán解1653释指不切实际的言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结构偏正式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近义词胡说八道例句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和国民党那些大官们叫的什么联饿、联共、扶助农工,全是一派胡言。”

带有做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做”字的2113成语

A、第1个字是“5261做”的成语

做贼心虚: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4102,心里老是不安。

做好做恶1653: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

做好做歹: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做刚做柔: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做神做鬼:指鬼鬼祟祟;使用欺骗的手段。

做鬼做神:鬼鬼祟祟;使用欺骗的手段。

做人做世: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

做小伏低: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做张做智:犹言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做张做势: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种姿态。

做张做致:犹言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做眉做眼:摆脸色。

做歉做好: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做人做事:在社会上立身处世。

做小服低:形容低声下气,甘居人下。

B、第2个字是“做”的成语

大做文章: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不做不休: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慌做一团:形容极为慌张。同“慌作一团”。

再做道理: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身做身当:指自己做事自己承当。

敢做敢当: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担责任。

敢做敢为: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慌做一堆:惊慌得乱成一团,理不清头绪。

自做自当: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受累。

C、第3个字是“做”的成语

白日做梦: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服低做小: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伏低做小: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将无做有: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同“将无作有”。

拿腔做势: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拿班做势:装模作样,摆架子。

亲上做亲: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

当家做主: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剜肉做疮:犹剜肉成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装聋做哑: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装模做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给人看。

拿腔做样:腔:说话的腔调。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说过的话一定用行动实现。

D、第4个字是“做”的成语

好吃懒做: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大题小做:把大题目作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敢为敢做: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假戏真做: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贪吃懒做:指又馋又懒。

小题大做: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