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好听的句子 > 正文

形容立秋后天气凉爽的诗句

  《立秋》  《立秋》《立秋》  唐元稹  唐李益  宋方岳  宋王镃  《立秋七月节》  唐白居易  唐武元衡  宋杨万里  《立秋有感》  宋白玉蟾  南北朝周弘让  《立秋前一日览镜》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流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弹冠。  方旦喜无暑,教人又怕寒。  《立秋前四日夜泛舟至跨湖桥》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立秋后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雨后林中别样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西风吹绉碧纱衣,金井梧桐昨夜飞。  自汲井花调药罢,却簪秋叶满头归。  短楫追凉十里来,夜深却御便风回。  离离蒲叶先秋老,袅袅萍花带露开。  陌上歌呼簪稻穗,桥边灯火卖官醅。  时平乐事知何限,未叹流年两鬓催。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宋陆游  人生只如许,不觉鼻头酸。  南宋诗人王鎡的这首立秋绝句,观察入微,描写精妙,立秋后,西风起,吹皱纱衣,梧桐落叶,飘落井栏,清晨汲水,调和药剂不到片刻,便满头落叶,把立秋后的气候景色变化刻画的非常细腻。  白玉蟾是南宋著名的道士,创立道教南宗宗派,天赋聪慧,学识渊博,精通儒释道三教,工于诗词,书法绘画无不精通,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立秋诗,真情流露,表达了对岁月无情,光阴荏苒的感慨和无奈。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宰相诗人,因主张清剿地方割据势力,元和八年,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武元衡的诗词以词藻绮丽、琢名精妙著称,时人评价和白居易齐名,刘禹锡尚在其下。这首立秋诗同样是表达了孤独寂寥的悲秋之情。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诗人雨后信步林中,随意所之,听到风中蝉鸣,不由得悲秋之情涌上心来,为自己无所事事感到寂寥孤独,这首立秋诗表达了诗人落寞之情。  诗人陆游的这首立秋诗,描写了诗人夏夜乘凉的景色,同样感慨岁月不在的悲秋之情。其中颔联“离离蒲叶先秋老,袅袅萍花带露开。”用菖蒲和浮萍来刻画立秋景色,对偶工整,描写精致,当为描写初秋的佳句。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深厚,诗词交往频繁,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长安,在立秋节想到故人元稹而赋。这首立秋诗,诗人运用重复字词非常巧妙,”首联的“下”和“上”,颈联的“城”和“江”虽然重复,然而诗人独辟蹊径,故意而为之,清新简约,蔚然成趣,朗朗上口,颇有情致。  这首立秋诗选自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秋节恰逢七夕,因而诗人咏秋和七夕相结合,表达了寂寥悲秋之情。大意为:没想到炎热的夏天这么快要过去,凉风吹来,秋风暗起。遥望天上,牛郎织女在银河鹊桥相会;耳边传来秋风的声音,露水从树叶上低落,看到一叶飘落,怎么能不让人愁闷呢?  李益以边塞诗闻名,这首立秋诗为诗人失意之时作品,寥寥数字,构思精妙。诗人看到镜中白发满鬓,岁月蹉跎,然而人在江湖,还需要坦然面对,悲秋感慨之情可见一斑。  方岳是南宋著名诗人,因他刚直不阿,得罪权贵,仕途坎坷。工于诗,多描写田园风光,质朴自然。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这首立秋诗,貌似寻找作诗思路,因为立秋天亮难作,其实这才是一首绝妙的诗词,尤其是“藕花香冷水风清”,“梧桐夜雨”,清新婉约,含蓄隽永,把立秋的景色描绘得出神入化。  周弘让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这首《立秋》诗,也有收录为唐代刘言史作品,然而从风格来看,用典古朴,风格简洁飘逸,似乎更具有南北朝风格。“流火” 指“心宿”,即“大火”星,仲夏处于正南方最高位置,立秋后开始西降。“商飙”:秋风。诗词大意为:从立秋后心宿开始向西降落,秋风已经开始发动,夏天的景色逐渐变换,清风吹来,树木开始落叶,秋天就要来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