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什么争辩四字词语
不容争辩词义形容某事已十分确定,不容置疑。没有争辩的余地了。不容:不可以,不容许。争辩:商量,讨论。
不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不卑不亢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131、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折不扣、不三不四。一、不卑不亢白话释义: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也说不亢不卑。朝代:近代作者:李准出处:《青笋》:“耿良却是不亢不卑的样子;迈着两条腿;走进屋子……”二、不慌不忙白话释义: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朝代:明作者:·冯梦龙出处:《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翻译:只见翠翘不慌张,不忙乱地答道三、不紧不慢白话释义: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朝代:清作者:李汝珍出处:·《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四、不折不扣白话释义: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的伪君子。对会议精神要~地贯彻执行。朝代:近代作者:茅盾出处:《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出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五、不三不四白话释义:不像样子:这篇文章改来改去,反而改得~的。朝代:明作者:凌濛初出处:·《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翻译:可以看到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人群中干那不像样子勾当的。
不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不按君臣 不安其室2113 不安于室 不安于位 不卑5261不亢 卑卑不足道 百不当一 逼不得已4102 必不得已 不避斧钺 不辟1653斧钺 不避艰险 不步人脚 不避水火 不辨菽麦 不辩菽麦 不辨菽粟 不便水土 不避汤火 不败之地 不辨真伪 不白之冤 不拔之志 并存不悖 不瞅不睬 不偢不倸 不揪不睬 不茶不饭 不存不济 不痴不聋 不辞而别 不差毫发 不差毫厘 不存芥蒂 不辞劳苦 不差累黍 不揣冒昧 不成器 不出所料 不成三瓦 不差上下 不成体统 不啻天渊 不耻下问 不齿于人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不吃烟火食 不耻最后 不测之祸 不次之迁 不逞之徒 不次之位 不臣之心 不测之忧 不测之罪 半懂不懂 不得不尔 半低不高
不什什么的成语
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漫不经心目不暇接妙不可言数不胜数急不可耐势不两立罚不当罪言不由衷俗不可耐愚不可及义不容辞手不释卷
不什么之什么成语
不什么之什么的成语如2113下:不时之需、不白之冤5261、不速之4102客、不败之地、不臣1653之心1、不时之需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译文: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以等待您不时之需示例: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语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近义词不时之须、备而不用反义词一定之规2、不白之冤解释: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咺之逃,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译文:元咺出逃,不是贪生怕死,确实要为太叔伸不白的冤屈罢了!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好人被冤枉近义词屈打成招、沉冤莫白、覆盆之冤、含冤负屈、负屈含冤、复盆之冤反义词真相大白3、不速之客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出自:周姬昌《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译文:来了三个不请自来的客人。主人殷勤地接待他们,尊敬的结果吉利示例:这样出乎意外的~,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 ◎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近义词不招自来反义词非请莫入、特约嘉宾、不辞而别4、不败之地解释: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译文:善于作战的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去了敌人的失败的原因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用于处于优势近词百战不殆、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5、不臣之心解释: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出自: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是时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主,外托公义以答拒之。”《晋书·周处传》:“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译文:这时袁术暗中有不我的心,不利于国家有长主,表面公义来回答的抵抗。”《晋书·周处传》:“听说王敦有不我的心,访问经常切齿。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阴谋,所以最后访问的时候不敢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