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成语里的3 成语中含三有哪些

成语中含"三"有哪些

张三李四、再三2113再四、三心二意、5261两面三刀、4102火冒三丈、1653挑三拣四、不三不四、约法三章、三山五岳、隔三差五、退避三舍、三番五次、三教九流、举一反三、入木三分、三令五申、低三下四、颠三倒四、三思而后行、无事不登三宝殿、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三长两短、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五成群、三足鼎立

成语里的snù字三三 ()

三三两两2113:基本解释: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5261人数不多。拼音读法:sān sān liǎ4102ng liǎng使用举例1653:时文林街一带已有歪戴呢帽的人~散在街上。(《闻一多全集·年谱》)近义词组:稀稀拉拉使用方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数目不多成语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人《娇女》诗:“鱼行不独自,三三两两俱。”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词:“袖手旁观初未说,两两三三而已。”歇后语:蚂蚁游玩;十个人排四队三三五五:基本解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拼音读法:sān sān wǔ wǔ使用举例:却有那恶薄同袍,轻浮年少,~,去看苏秀才前妻。(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四回)成语出处: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成语中第三个字是三的

如隔三秋

韦编三绝

日上三杆

冰冻三尺

一日三餐

一石三鸟

酒过三巡

一曝三寒

一箭三雕

狡兔三窟

约法三章

退避三舍

位列三公

五大三粗

岁寒三友

罚酒三杯

连中三元

连升三级

挖地三尺

火冒三丈

两面三刀

半夜三更

关于三的成语

1、成语: 三尺童子拼2113音: sān chǐ tóng zǐ解释5261: 指年幼不4102懂事的儿童。出处1653: 《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举例造句: 请不要相信这三尺童子的胡言。2、成语: 三朝元老拼音: sān cháo yuán lǎo解释: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出处: 《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举例造句: 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朝元老》3、成语: 三叠阳关拼音: sān dié yáng guān解释: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出处: 宋·周邦彦《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举例造句: 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 元·宋方壶《斗鹌鹑·送别》套曲4、成语: 三寸之舌拼音: sān cùn zhī shé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举例造句: 他凭着三寸之舌,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5、成语: 三曹对案拼音: sān cáo duì àn解释: 指审问对质。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举例造句: 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

成语中含有3和5的有哪些

三番五次:番:遍2113数。一再,多次。

三坟五5261典: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4102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1653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三三五五: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三牲五鼎: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三差五错: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朝五日:指三、五天。

三环五扣:形容捆绑结实。

三回五次:指多次。

三荤五厌:泛指荤腥食物。

三江五湖: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贞五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山五岳: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

“三”开头的成语

一:三从四德[ sā2113n cóng sì dé ] 1. 解释:封建5261礼教束缚妇女的4102道德标准之一。2. 出自:《仪礼1653·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3. 示例: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二:三番五次[ sān fān wǔ cì ] 1. 解释:番:遍数。一再,多次。2. 出自: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萧条旅馆,个月期程,不蒙放参。”3. 示例:离毕业分配还有几个月,他就~地诉说困难,请求领导照顾。三:三姑六婆[ sān gū liù pó ] 1. 解释: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2. 出自: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3. 示例:吾闻贵地有~,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四:三五成群[ sān wǔ chéng qún ] 1. 解释: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2. 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3. 示例: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把他嘲笑戏侮。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五: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 1. 解释: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2. 出自: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3. 示例: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