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惊恐、恐惧的成语
毛骨悚然、怵目惊心、2113驰魂夺魄、5261动魄惊心、胆战心惊一、毛骨悚然 [ máo gǔ sǒ4102ng rán ] 解释:1653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翻译:秦王听说了,不知不觉脊梁骨发冷,十分恐惧。二、怵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出自: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三、驰魂夺魄 [ chí hún duó pò ] 解释:形容振撼心灵。出自:徐迟《地质之光》:“各种印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驰魂夺魄。”四、动魄惊心 [ dòng pò jīng xīn ]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出自: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其事至险 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 五、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 ,不敢举步。 翻译:三藏看见说,十分害怕,不敢走。
怵(打一成语)
1.心中有数2.人多势众/一视同仁(仁也作二人)
关于恐怖的成语
毛骨悚然、怵目惊心、2113驰魂夺魄、5261大惊失色、白色恐怖4102一、毛骨悚然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1653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翻译:秦王听说了,不知不觉脊梁骨发冷,十分恐惧。二、怵目惊心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出自: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三、驰魂夺魄解释:形容振撼心灵。出自:徐迟《地质之光》:“各种印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驰魂夺魄。”四、大惊失色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翻译:群臣们都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不敢发言。五、白色恐怖解释: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第一个字怵的成语
怵开头的成语:怵目惊心 怵惕恻隐 怵心刿目
怵 打一个成语
心中有数
形容非常恐慌的成语
毛骨悚然、怵目惊心、战2113战兢兢、动魄惊心5261、胆战4102心惊一、毛骨悚然 [ máo gǔ sǒ1653ng rán ] 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翻译:秦王听说了,不知不觉脊梁骨发冷,十分恐惧。二、怵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出自: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三、战战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翻译: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就像面临深渊,就像双脚踏薄冰。四、动魄惊心 [ dòng pò jīng xīn ]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出自: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其事至险 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 五、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 ,不敢举步。 翻译:三藏看见说,十分害怕,不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