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知识 > 正文

古代读书的成语 形容古人读书的成语

形容古人读书的成语

1.悬梁刺股: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  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2.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  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3.囊萤映雪:指勤学苦读。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  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  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  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  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关于古人读书的成语

废寝忘食 学而不厌 勤学苦练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牛角挂书

描写古人读书的成语

形容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照书、囊萤映雪、囊萤照雪、囊萤照读。囊萤照书nángyíngzhàoshū解释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结构连动式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勤学苦读近义词囊萤映雪、囊萤照雪、囊萤照读成语故事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但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因此浪费晚上的时间他觉得十分可惜。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他见室外到处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几十只萤火虫吊在书本的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

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四 字成语

悬梁刺骨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闻鸡起舞 废寝忘食 十载寒窗 牛角挂书 韦编三绝 映雪囊(náng)萤一: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 1.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2.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3. 示例: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清·李渔《比目鱼·赠行》二: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1.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2.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3.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三: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 1.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2.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3.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四: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 1.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2.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3. 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五:囊萤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1.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2. 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3. 示例: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古代人描写用功读书的成语有哪些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映雪读书、映月读书一、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译文:虽然在马上出汗在外面睡觉来的苦,但也是曾经有过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的辛劳。二、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出自: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而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而不逮捕。张衡于是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的。三、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译文:西汉书·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想睡觉,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脚。”汉书·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早晚不停。至于睡眠疲劳睡,用绳子拴住头,悬挂在屋顶梁。”四、映雪读书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出自: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译文:至于有过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编蒲用来计算。”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穷,常用雪照着月光的反射来读书。”五、映月读书 [ yìng yuè dú shū ] 解释: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出自:唐 李延寿《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译文:我年轻时贫穷,白天削屧为业,夜里读书随月光,光斜就登上屋顶偏转,睡到落地就更登。

古代刻苦读书的成语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孔子韦编三绝)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废寝忘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