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背道而驰、竭泽而渔、鱼贯而出、不劳而获、侃侃而谈。一、背道而驰解释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63635: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出自:虽然很象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 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二、竭泽而渔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不留余地反义词从长计议三、鱼贯而出解释: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出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四、不劳而获解释:获: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出自: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 鲁迅《两地书》三十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近义词不稼不穑、不义之财、坐吃享福、坐收其利、坐收渔利、尸位素餐、坐享其成、不劳而食反义词先难后获、一无所得、徒劳无功、自食其力、劳而无功五、侃侃而谈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在朝堂上,和下大夫说话,安详从容。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谈,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放言高论、口齿伶俐、喋喋不休、呶呶不休、海阔天空、夸夸其谈、口如悬河、夸夸其言、滔滔不绝、大言不惭、娓娓而谈、口若悬河、高谈阔论、夸夸而谈、谈天说地反义词噤若寒蝉、噤口不言、缄口无言、支吾其词、闭口无言、半吞半吐、沉默寡言、一言不发、张口结舌、吞吞吐吐、理屈词穷
什么什么什么及的成语
望尘莫及、愚不可及、始料不及、力所能及、过犹不及、措手不及、噬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3653330莫及、触手可及、追悔莫及、鞭长莫及、后悔莫及、剑及履及、不可企及、力所不及;
管见所及、无所不及、力不能及、剑及屦及、后悔无及、马尘不及、屦及剑及、噬脐何及、望尘不及、后悔不及、噬脐无及、悔之不及、诈奸不及、鞭长不及、悔之无及、嗟悔无及。
1、愚不可及
[yú bù kě jí]
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见于《论语·公冶长》)。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
2、始料不及
[shǐ liào bù jí]
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料的。
3、力所能及
[lì suǒ néng jí]
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让学生参加一些~的劳动。
4、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临时来不及应付:必须做好防洪准备工作,以免雨季到来时~。
5、触手可及
[chù shǒu kě jí]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6、后悔莫及
[hòu huǐ mò jí]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7、剑及履及
[jiàn jí lǚ jí]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8、不可企及
[bù kě qǐ jí]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9、管见所及
[guǎn jiàn suǒ jí]
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10、无所不及
[wú suǒ bù jí]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什么什么三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三什么的成语:火冒三丈、约法三章、退避三舍、入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66362三分、垂涎三尺。1、火冒三丈解释: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出自: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愤怒到极点近义词怒气冲冲、暴跳如雷反义词心平气和2、约法三章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出自:我们很郑重地和工头约法三章,什么时候交稿,什么时候看校,什么时候拼版。 邹韬奋《经历·种种尴尬》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3、退避三舍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委曲求全、避君三舍、远而避之、望而生畏、退徙三舍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长驱直入、争权夺利、挺身而出、你追我赶、以牙还牙、迎头赶上、周旋到底、迎难而上4、入木三分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出自: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近义词力透纸背、鞭辟入里、刻画入微、铁画银钩、一语道破、一语破的反义词不着边际、走马观花、略见一斑、一知半解5、垂涎三尺解释:涎:口水。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出自:老舍《赵子曰》第三章:“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须子和皮。”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见了别人东西眼红近义词馋涎欲滴、野心勃勃、垂涎欲滴反义词不屑一顾、视如敝屣、敝屣视之、不忮不求
一什么一什么 的成语有哪些
1、一死一生成语拼音:yī sǐ yī shēng成语解释: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6303063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2、一式一样成语拼音:yī shì yī yàng成语解释:完全一样。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3、一分一毫成语拼音:yī fēn yī háo成语解释:形容很少的数量。成语出处: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4、一点一滴成语拼音:yī diǎn yī dī成语解释:形容微少零星。成语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5、一张一弛成语拼音:yī zhāng yī chí成语解释:张:紧张;拉紧弓弦;弛:松弛;放松弓弦。相传周文王和周武王处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样;有拉紧的时候;有放松的时候。用来比喻工作的紧松、生活的劳逸要合理安排;适当地调节。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6、一颦一笑成语拼音:yī pín yī xiào成语解释: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成语出处:《韩非子 内储说左上》:“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关于一什么一什么的成语?
关于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6306536什么一什么的成语有很多,比如一心一意、一张一弛、一五一十、一唱一和、一模一样、一颦一笑、一板一眼、一朝一夕、一草一木、一步一趋、一琴一鹤、一年一度、一生一世、一家一火、一觞一咏、一点一滴、一笑一颦、一缘一会等。
一、一心一意
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自:《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
白话文:“免为庶人,迁任章武,这一年嘉平元年。”
示例: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料理军需器械。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一心一计、一心一路、一心一意
反义词一心二意、筑室道谋、心不在焉
二、一张一弛
解释: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自:《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白话文:“张而不放松,周文王、周武王也不能了;松散而不张,文武不做的。宽严相结合,周文王、周武王的做法。”
示例:学习和工作应该有节奏,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休养生息、以逸待劳
反义词严阵以待
三、一五一十
解释: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白话文:“这妇人听了这些话,也不回话,但转过来,原原本本地跟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示例:他把事情发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讲了一遍。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形容查点数目
近义词原原本本、如数家珍、滴水不漏、一清二楚、有头有尾
反义词一塌糊涂、有头无尾、含糊不清、有始无终
四、一唱一和
解释: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出自:《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白话文:“叔啊伯啊,唱起你的歌,我来应和。”
示例:自此一唱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遥相呼应、雄唱雌和、一拍即合、一搭一档、亦步亦趋
反义词各行其是、各抒己见、各自为政
五、一模一样
解释:样子完全相同。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白话文:“今天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几天梦里揪他们的大师姑一模一样,不知不觉就懊恼起来。”
示例: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一模一样,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物
近义词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毫无二致、毫发不爽、千篇一律、一模二样
反义词天差地别、迥然相异、各色各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心一意
百度百科-一张一弛
百度百科-一五一十
百度百科-一唱一和
百度百科-一模一样
什么什么大什么的成语
大吃大喝、哄堂大笑、小题大做、鹅毛大雪、蔚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73139为大观、倾盆大雨、大模大样、号啕大哭、小惩大诫、庞然大物、大摇大摆、溜之大吉、熊熊大火、轩然大波、落落大方、深明大义、嚎啕大哭、贻笑大方、滂沱大雨、麻痹大意、勃然大怒、弥天大罪、酩酊大醉、微言大义、终身大事、真相大白、粗枝大叶、雄才大略、弥天大谎、大吹大擂1、哄堂大笑解释: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因为把在筱亭在客厅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2、小题大做解释: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出自: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全是以实形虚,小大做题目,最远大的形势真可以说是想法奇特思维巧妙。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借题发挥3、蔚为大观解释: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出自:鲁迅《两地书》五一:“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木蔚为大观。”语法:动宾式;作谓语;用于文物展品等4、倾盆大雨解释: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出自: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下雨翻盆。”白帝城的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下大雨5、大模大样解释: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出自: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又见他烈烈轰轰,咋咋呼呼,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街上闲散的人全都赶开。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