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虫云的成语 看图猜成语一只黄虫 一团云 云上面有一个大字

看图猜成语一只黄虫,一团云,云上面有一个大字

一只黄虫,一团2113云,云上面有一个大字的5261成语是:飞黄腾达。会飞的黄4102虫是飞1653黄,云上面有个大字是腾达,所以成语是飞黄腾达。

飞黄腾达:拼音fēi huáng téng dá

释义: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出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警世通言卷十七 钝秀才一朝交泰》:"早晚飞黄腾达,无不争先恐后。"

《醒世恒言卷二十 张廷秀逃生救父》:"朝吟暮咏,受尽了灯窗之苦,尚不能勾飞黄腾达。"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二回: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他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

拓展资料:

成语典故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儿子韩符少年时十分贪玩,不喜欢读书,韩愈专门写诗教育儿子要立志飞黄腾达,诗文即:"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唐朝文学家韩愈为勉励自己儿子韩符好好读书,写了首题为《符读书城南》的诗。诗中写道:有两个邻居男孩容貌相像,又都灵巧可爱。由于一个好学,一个不爱读书,渐渐就分出高低了。到二十来岁时,他们的区别就如清水沟和污水渠一样明显;当三十而立时,一个就像龙,在官场上飞黄腾踏(如神马飞腾直上),连连升迁。而另一个还像癞蛤蟆一样在地上爬。

关于昆虫的成语

飞蛾扑2113火、蜻蜓点水、金蝉脱壳、蚕食鲸吞、蛛5261丝马迹、螳臂当车一、4102飞蛾扑火 [ fēi é pū huǒ ] 解1653释: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出自:南朝 姚察《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译文:如飞蛾扑到火上,难道焚烧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二、蜻蜓点水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 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出自: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译文:蝴蝶在花丛中穿行起舞,时隐时现,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三、金蝉脱壳 [ jīn chán tuō qiào ] 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出自: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四、蚕食鲸吞 [ cán shí jīng tūn ] 解释: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出自:秦 韩非《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译文:各国可以逐步蚕食了,可以和赵国对抗了五、蛛丝马迹 [ zhū sī mǎ jì ] 解释: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出自: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译文:大开通和转假之门,泛滥广泛繁多,有凝天下无字不能通用,而实际上是蜘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备在古代的书。

上面是一个大字底下有两朵云在我边上还有一个虫子是什么成语

飞黄腾达fēi huáng téng dá解释2113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5261达:上升,引伸为4102发迹,宦途得意。1653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结构主谓式。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辨形腾;不能写作“滕”。近义词青云直上、平步青云反义词江河日下、日暮途穷辨析~和“青云直上”;都比喻人的官职、地位迅速上升。有时可通用。但“青云直上”的上升速度大于~;~还可泛指得志、发迹;而“青云直上”不能。例句靠吹牛拍马而~的人;最终会失败的。

关于虫的成语

蝇攒蚁聚2113 〖解释〗比喻人众多杂5261沓,聚集一处。同“蝇飞蚁聚”。 蝇攒蚁附4102 〖解释〗犹蝇营蚁聚。1653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蝇营蚁聚 〖解释〗像苍蝇样往来飞逐,像蚂蚁般纷纷聚集。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蝇营蚁附 〖解释〗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同“蝇营蚁聚”。 蝇集蚁附 〖解释〗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蝇飞蚁聚 〖解释〗比喻人众多杂沓,聚集一处。 蚁拥蜂攒 〖解释〗比喻集结者众多。同“蚁萃螽集”。 蚁穴坏堤 〖解释〗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同“蚁穴溃堤”。 蚁溃鼠骇 〖解释〗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蚁聚蜂攒 〖解释〗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蚁聚蜂屯 〖解释〗屯:聚集。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蚁集蜂攒 〖解释〗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蚁附蝇集 〖解释〗形容趋附者之多。 蚁附蜂屯 〖解释〗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蚁斗蜗争 〖解释〗比喻微末的争斗。 蚁萃螽集 〖解释〗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热锅上蝼蚁 〖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蚂蚁缘槐 〖解释〗缘:沿,顺着。蚂蚁沿着槐树上下爬。比喻自以为了不起。 蜂合蚁聚 〖解释〗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蜂房蚁穴 〖解释〗比喻各自占据一方。 蜂攒蚁聚 〖解释〗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蜂攒蚁集 〖解释〗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蜂营蚁队 〖解释〗比喻乌合之众。 蜂屯蚁杂 〖解释〗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蜂屯蚁附 〖解释〗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蜂扇蚁聚 〖解释〗蜂翅扇动,蚂蚁聚合。比喻人虽众多但起不了大作用。 蜂趋蚁附 〖解释〗比喻很多人迎合投靠。 蜂窠蚁穴 〖解释〗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白蚁争穴 〖解释〗比喻竞逐名利。 蚁穴自封 〖解释〗比喻以区区之地方自主独立。 云屯蚁聚 形容众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 以肉去蚁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以骨去蚁 见“以肉去蚁”。 如蚁慕膻 蚁:蚂蚁。膻:指羊肉的腥臊味。像蚂蚁喜欢有膻味的东西一样。比喻趋附于权威、追名逐利的龌龊行为。亦作“如蚁附膻”、“群蚁附膻”、“众蚁慕膻”、“似蚁贪膻”、“如蝇聚膻”、“如蚋奔酸”。 热锅上蚂蚁 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群蚁溃堤 溃:溃决。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比喻细小的漏洞可以酿成大错。 群蚁附膻 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鸱张蚁聚 喻指如鸱嚣张,如蚁聚集。 蜂拥蚁聚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蜂拥蚁屯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蚁穴溃堤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蚁封穴雨 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先驱蝼蚁 蝼蚁:蝼蛄和蚂蚁。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如蚁附膻 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麋沸蚁动 比喻社会秩序很乱。 蝼蚁贪生 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旧指乞求活命的话,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 蜂屯蚁聚 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处。 堤溃蚁穴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堤溃蚁孔 堤坝因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

一虫二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风月无边 fēng yuè wú biā2113n

〖解释〗极言风5261景之佳胜。

〖出4102处〗宋·朱熹《六先生1653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示例〗西湖~景,都在诗翁杖履中。 金·侯克中《过友生新居》诗 宋 邵雍 《世上吟》:“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等

〖近义词〗春和景明

“风月无边”是登山路旁的一块摩崖刻石,位于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这实际是个拆字游戏,是“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所得,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幽美,吸引游人驻足观赏猜度字谜奥妙。 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此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昔人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为古时候西湖十八景之一。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一张纸有一只黑虫和一个黑色的云。成语

蚍蜉撼树pí2113 fú hàn shù解释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5261自不量4102力。出处唐·韩愈《调1653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结构主谓式。用法用作贬义。多用于恶而小的势力妄图动摇坚如磐石的政治力量、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国家政权、团体或个人的荣誉地位等。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正音撼;不能读作“ɡǎn”;蚍;不能读作“bǐ”。辨形蜉;不能写作“浮”。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当车反义词量力而行例句你们三五个人想把这条大河治好;这简直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