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手砍树的成语 一块手表和一个人砍树是什么成语

什么伐木什么成语

标同伐异帮2113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5261意见不同的人。不矜4102不伐矜、伐:自1653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大张挞伐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旦旦而伐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吊民伐罪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伐毛洗髓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伐性之斧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矜功自伐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口诛笔伐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双斧伐孤树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以夷伐夷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直木必伐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执柯作伐执:拿着;柯:斧头柄;伐:采伐。手执斧头去采伐。指给人做媒。笔伐口诛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一个手一只脚是什么成语

手足情深2113解释:形容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间的感情好5261,感4102情深。 就好像是手足一样亲近,1653离不开,不可缺少。足:脚例句:他们兄弟俩手足情深。拼音:shou zu qing shen长安城里,有一户人家,父亲带着三个儿子过活。不幸的是,有一天,父亲病重过世。老大田真拉扯两个兄弟慢慢长大成人。兄弟三人成年后,想到也该各自独立生活了,于是,便商量着分家另过。三兄弟平日里相互友爱,情同手足,分家的事,大家毫无争议,所有的财产,统统分成三份,每人各得一份。院子里有一棵多年生的紫荆树却不知该如何才能公平。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没有了主意。大哥田真主动让给两兄弟,两兄弟也谁都不肯独占这棵紫荆树。最后,实在没有主意,兄弟三人只好决定把树从上到下分成三截,每人取一段。这样的分法可谓公平分配,谁都没有意见。说好了,第二天砍树分树。第二天,一大早,兄长田真提着斧子和锯来到院子里,抬头一看,愣住了——昨天还好好的一棵紫荆树,今天怎么像是要枯死的样子?叶子全都枯萎了,枝条也像被烧过一样,干裂粗糙。田真连忙去唤两位兄弟,二兄弟随大哥来到院子里一看,也都愣住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兄弟三个相对无言,木偶一样愣在那里。好一会儿,大哥田真忽然拍了拍脑袋,对两兄弟说:“我想是不是不愿意我们把它砍倒分开?”两个兄弟也似有所悟地喊道:“不错!不错!一定是这么回事。”田真对两兄弟说道:“两位兄弟,看了这紫荆树的变化,难道我们不觉得伤心和惭愧吗?这棵紫荆树在我们家院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它亲眼看着我们兄弟三个长大成人。它不愿意把同根生长的根茎、树干和树梢分割开来,所以听了我们砍树的想法便很有灵性地表现出它的伤感,从而也教育我们同母所生的亲兄弟如同手足不可分割。”三兄弟至此不再想分树的事,连家产也不分了,大家和和气气地生活在一起。紫荆树也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机,比以前长得更加繁茂。

有关伐木的成语

  1、直木必伐  zhí2113 mù bì fá  解释5261直木:笔直的树木4102;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1653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出处《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2、直木先伐  zhí mù xiān fá  解释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出处《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关于伐木的成语

直木先伐 [zhí mù xiā2113n fá] 生词本基本释义直:挺5261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4102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1653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出 处《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近反义词近义词山木自寇

一把锯子在砍树打一成语

刀锯鼎镬刀、2113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5261镬:古4102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1653指各种酷刑。刀锯斧钺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鼎镬刀锯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钩爪锯牙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绳锯木断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锯牙钩爪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同“钩爪锯牙”。龙头锯角比喻大胆冒险。心如刀锯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